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的不断发展,近海抗震工程研究逐渐增多并受到重视。在沿海地区,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俯冲区域,因其地质构造复杂并且地震活动频繁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俯冲区域地震研究需要对俯冲区域地质构造的充分理解,为研究俯冲区域地震动特性需要包含广泛并且科学有效的地震动数据库。本文围绕俯冲区域地震判别分类、俯冲区域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以及地震动衰减规律展开课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本文归纳出了基于俯冲区域地质结构、震源位置以及震源条件的俯冲区域地震判别与分类方法。通过使用两种震源断层机制解的混合方法和俯冲区域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将298俯冲区域地震分类为板间地震、板内地震、外缘隆起地震和壳内地震四类。研究发现地震分类结果受到选用的地震信息数据源的影响,不同的地震分类方式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结果的差异。同时本文使用的基于混合震源断层机制解法和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的分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因信息不充分而未能进行分类的俯冲区域地震得到分类,相比已有的分类结果相比不会造成明显偏差。通过使用滤波截止频率选取算法和NGA标准地震动处理流程对搜集的俯冲区域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统一的滤波处理,并计算了基于Rot D50中位值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包含PGA、PGV和5%阻尼比105个周期范围在0.01 s至10 s的PSA。随后在选用三种方式搜集台站场地条件信息并计算了两类场源距离之后,建立了包含290个俯冲区域地震、环太平洋六个地区的2588个地震动台站以及34990条地震动记录的俯冲区域地震动数据库,为今后俯冲区域地震研究和实际工程抗震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使用滤波截止频率选取算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动记录的高效处理,避免了人工选取记录截止频率所带来的主观性。在对地震动记录进行挑选后,建立了适用范围在矩震级5.0至9.0之间、震源距最大值为300 km至500 km之间、震源深度小于200 km的俯冲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随后通过模型残差分析,修正了部分壳内地震动模型项的参数使之符合俯冲区域地震动衰减特性。最后将本文模型与四个俯冲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应和泛用性,为今后俯冲区域地震研究和实际防灾工程计算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