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英源音译词语音及语素的汉化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e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它的产生和使用对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不断发展并保持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关于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不断深入,从认知构式观入手,能够对现代汉语英源音译词的生成机制做出很好的解释。汉语中的英源音译词由于意义已经确定,由英语形式转化成汉语词语构式的过程主要包括“语音汉化”和“语素选择”两个阶段。语音汉化是对原英语发音进行“近音对应”转化,加以一定的修补手段,成为符合汉语习惯的语音形式;语素选择以语音汉化为基础,根据汉化后的语音选择适当的记音汉字完成构词。  通过对一系列文献的考察及较大规模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汉语中部分多音节外来词逐渐发生单音节化缩略,其中一些更具备了“独立使用”或“重复构词”的语法功能,成为外来单音语素。外来单音语素在记录语音的同时能表达一定的含义,因此成为构成汉语新词语的常用汉字。除了成为选字构词的依据,外来单音语素和高频记音汉字还会对汉语音译词语音汉化的过程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汉语使用者对汉语构式中以音、形、义结合体为基本单位的普遍认知,常用于同一语言环境中的记音汉字,无论是否已经形成外来单音语素,其语音形式都会与某种意义或概念范畴形成一定的关联,并承载到特定汉字形态上。  记音汉字语音形式与概念意义的配对,不仅反映出人们对汉语构式的认知经验,也是语言作为文化内涵载体的重要体现。相应地,在英源音译词的生成过程中,语音汉化与构词用字的选择往往处在一个双向联动的机制之中。这种联动机制不仅为汉语英源音译词的生成模式提供了科学的阐释,对英汉翻译的研究和实践同样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自然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当下的环境主题。电子自动化节能作为工业节能中的重要部分,其节能的效率仍然需要近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
死亡的美可以分为死亡本身特征的美和面向死亡的生命之美。本文从死亡与美的关系入手,概括中西方从古至今对死亡本质的认识,发现死亡具有超验性,在未体验过死亡之前很难探讨
郁达夫(1896-1945)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对于青年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在创作中,他将女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论文拟对泰戈尔的儿童诗作整体的研究,分析其浅显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意蕴以及独特的艺术建构方式,并结合作家的生平及哲学美学思想探寻诗人的儿童观,分析诗人如何看待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