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威海卫(1898—1930)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_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8年,英国趁列强瓜分中国之机,强行租占了威海卫,开始了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威海人民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威海卫的历史从此写下了充满创伤的一页。 英国寻机强租威海卫的目的是:把威海卫建成其在远东地区的永久性海军基地,既牵制俄德,又控制京津,进而增强其对华事务的发言权。刘公岛海军基地不仅对英军训练疗养和控制威海卫起到重大作用,而且成为英国对华军事侵略行动的跳板。一战期间,54000名华工从威海卫启程赴欧洲参战。为维护威海卫租借地统治秩序,英国在威海卫组建了中国军团,该军团曾作为主力充当了镇压威海人民抗英斗争的刽子手,参加了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卫和北京城的战斗,并立下过“汗马功劳”。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威海卫的陆地防务问题,不断从香港、印度和英国本土派遣少量部队来威海驻防。 英国租威海卫期间,英方先后派出了7任行政长官,其中在骆克哈特和庄士敦主持下,效仿香港殖民地统治模式,逐步建立起一套政治高度集权、控制严密的殖民统治体制,该体制突出表现了以行政为主导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合一的特点。在“维护旧制”和“以最低成本管理威海卫”的政策下,形成了行政公署-南北区行政公署-小区-村的完整的殖民统治体系。英国殖民当局相当自觉地在司法管理上结合了中西方的做法,在吸收英国法、香港法和保留部分中国旧律、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可谓“中西合璧”。为了租借地内的治安,殖民当局组建警察队伍,全区被分成码头区、刘公岛区和乡区三大警区,设置了普通监狱、看守所、感化院等各类监狱。为对租占区广大农村进行有效统治,殖民当局特别重视与地方势力的结合,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其主要手段就是全面推行村董制,实施以华治华,构成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和基础。 英国租占威海卫后,在殖民当局的支持下,西商洋行垄断了威海卫的经济命脉,利用威海自由港地位多以经营贸易为主,从事工业生产的几乎为零。这一时期,由于威海民众的努力,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成为威海卫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型的发端。比起工业企业,商业贸易还是相对发达的,威海的传统产业如农业和渔业开始服务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其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因自由贸易港政策而发展起来的转口贸易一度出现过繁荣的景象,但这种单一的转口港经济是非常脆弱的。适应英军及外国游客避暑疗养的需要,威海卫的旅游环境和游乐设施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服务业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威海卫的民族工商业者自发组织起自己的商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来威西方人员的增多和对外贸易的活跃,西方宗教、教育、体育、卫生、交通工具、建筑、文化习俗等方面,不断传入并渗透到威海社会生活中。同时,由于殖民当局温和保守的施政政策:尽量维护中国的旧制与现状,尽可能多的学习并适应当地的风俗,正如庄示敦离别时所说的“恐怕我们没使你们英国化,你们倒使我们的人中国化了”,这就是32年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 中国历届政权为收回威海卫做出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威海卫的回归之路历尽艰难坎坷,1930年10月1日,英国对威海32年的殖民统治终于被国民政府收回而宣告结束。威海卫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个以和平方式收回的租借地。 英国人建立的殖民政府几乎完全是一个汉化的政府。他们相当成功地用中国人的统治手段去管理威海卫,但是他所推行的“维护旧制”和“以最低成本管理威海卫”的政策,却使威海人“与世隔绝”近30年,使英国人难圆“第二香港”梦,使威海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不可否认,英租当局对威海的旅游开发,城区建设,卫生治理,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根据我国水资源配置的特点、水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对象和规模的不同,对我国水资源配置进行灌区、区域、流域和跨流域、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几个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目前水
学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年有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比例增长迅速,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已成为共识。从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应用、
希思政府是英国二战后历史发展的主要转折点之一,在打破战后以来的旧“共识”、创造“新世界”做出了重要的尝试,为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之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