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眼部灌注的相关性,了解颈动脉狭窄在RVO中的发生比率及RVO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颈动脉狭窄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抗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确诊为RVO患者共18例18眼,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9-86岁,平均(66.6±11.2)岁,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BRVO患者10例10眼,CRVO患者8例8眼,右眼发病12例12眼,左眼发病6例6眼。治疗3个月后,依据FFA结果,必要时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局部视网膜光凝,但所有入组患者均未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本组患者的纳入标准:(1)以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为主诉。(2)眼底镜检查和眼底像可见病变区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棉絮斑,发生阻塞的静脉迂曲扩张,可有动脉变细(3)FFA检查见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有或无毛细血管无灌注区。(4)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见黄斑区正常形态消失,视网膜隆起水肿。排除标准: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视网膜血管疾病者;曾接受过激光、曲安奈德、抗VEGF药物治疗:近期患有严重全身疾病和可引起眼底血管病变的全身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屈光间质发生严重混浊,不能观察眼底的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及随访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者平均logMARBCVA为0.96+0.41)、眼压、裂隙灯、眼底照相等眼部常规检查,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双眼球后血管超声检查包括双眼动脉和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参数。黄斑区EDI模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脉络膜厚度。以上检查均由同一操作者于同一仪器完成。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给予患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05ml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接受治疗后各时间点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下脉络膜厚度。结果:本研究18例患者中,其中有16例患者患眼侧颈动脉有狭窄,占全部患者的88.9%,且患侧和健侧眼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的8例患者患眼侧均有颈动脉狭窄,1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中8例患眼同侧合并颈动脉狭窄,BRVO和CRVO两组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病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本组患者的眼部血供灌注情况,测量18例患者双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内径,患眼和健眼眼动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和健眼视网膜中央动脉各指标比较,仅内径大小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侧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内径要低于健眼侧,PSV、ED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眼与健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有10例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并且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合并颈动脉狭窄与不合颈动脉狭窄的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及黄斑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诊断为眼缺血综合征,并行颈动脉手术治疗。所有接受抗VEGF治疗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如不可控制的眼压升高、玻璃体混浊、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眼内炎等。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RVO的致病因素之一。颈动脉狭窄越严重,眼部供血越差,RVO的发生越严重。颈动脉狭窄因素并不影响康柏西普对于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的效果同时也不影响脉络膜的血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