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是近年来艺术相关研究工作者愈发为之重视且倾注越来越多研究精力的学术课题之一。河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繁茂多枝,不仅容纳丰富传统文化与浓郁的民间风貌,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与区域特征,广泛活跃于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之中。其中,太平鼓作为我国鼓舞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宝贵财富,更是传统舞蹈相关教育教学的典型科目。而抚宁太平鼓作为河北舞蹈文化的金标玉柱,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亦是河北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抚宁太平鼓是流行于冀东地区的汉族鼓舞,“击鼓而舞、鼓声即奏”,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关于鼓舞类民间舞蹈的相关研究屡见不鲜,但关于抚宁太平鼓的针对性教学研究却为之较少,这对于河北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乃至我国舞蹈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无疑是莫大的遗憾。有鉴于上,本文首先立足于通过教育实践研究继而传承民间舞蹈抚宁太平鼓的初衷,借鉴社会人类学与教育生态学的两大研究理论,并将二者相关各个研究方法贯穿于宏观学术构思、对象调查研究与后期论文撰写之中。着力于对民间舞蹈抚宁太平鼓的原生态性传承与教学实践研究,广泛搜罗并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成果,对抚宁太平鼓的传承人、演出团体进行采访调查,到其发源地拜访民间艺人并亲自学习该民间舞蹈代表性技术技巧、传统舞蹈小段儿,经典节奏型,在此期间获得一手素材后将其进行汇总整理编注剖析,梳理解读蕴含其中的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共性,奢望为河北省抚宁太平鼓舞蹈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添砖加瓦。本论文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绪论、正文与结语。绪论部分由研究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途径与方法、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组成。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抚宁太平鼓的相关源流背景进行解读,通过其发展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进行挖掘、总结抚宁太平鼓的各个不同阶段性发展历程。第二章,笔者跟随指导教师进抚宁太平鼓传承人采访、发源地调查以及走访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捕捉并总结抚宁太平鼓的艺术形态特征与独特文化内涵,对当下抚宁太平鼓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呈现。第三章,通过前期的文献调查、实践学习与相关研究,并在教育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抚宁太平鼓的教学现状与教学发展,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加以斟酌后归纳建立相关教学指导思想,并附注于抚宁太平鼓的实践教学研究工作之中。实践得出抚宁太平鼓乃至传统民间舞蹈如何通过传承人传承、教育实践传承、创作传承三者最优化地配合进行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组织原则。本论文中抚宁太平鼓的研究与教学创新不仅仅是对此民间舞蹈现象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落实的渴望与尝试。立足于抚宁太平鼓当下的教育发展,放眼于全国民间舞蹈教育发展长河,此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