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伴有发育退化表现的孤独症患者孕产期危险因素研究目的(1)研究伴有发育退化表现的孤独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2)研究孕产期危险因素与退孤独症发育退化症状的关系。方法(1)将采集到的597例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孤独症儿童按病史中是否出现发育退化表现分为“退化组”及“非退化组”,其中退化组223例,非退化组374例。另选取健康儿童207例组成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退化组及非退化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显著性检验。(2)对孕产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以退化组、非退化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孕产期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退化型孤独症的孕产期危险因素。结果(1)对照组男性174人,女性35人,平均入组年龄55.48±12.71月;退化组男性193人,女性30人,平均入组年龄57.45±11.96月,平均起病年龄26.37±8.21月;非退化组男性316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57.19±13.89月,平均起病年龄23.89±9.41月,三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退化组与非退化组相比,起病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t=-3.34,p=0.001)。(2)对174例患者的孤独症行为评估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退化组84例ABC量表均分70.48±20.30,非退化组90例均分62.87±19.2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538,P=0.012)(3)在儿童最初被发现的异常方面,非退化组患儿最常见的首先引起家长注意的症状是“开始说话的时间较迟”(63.9%)、“开始行走时间较迟”(21.2%);相比之下退化组最常见的首先引起家长注意的症状分别是“开始说话的时间较迟”(39.9%)、“不会玩游戏,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19.6%)、“语言功能减退,原来会讲的话不会讲了”(12.9%)。(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流产次数、先兆流产、孕期服用药物、孕期情绪、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是出现退化行为的危险因素(OR>1),分娩时使用催产药物是退化型孤独症的保护因素(OR<1);与非退化组相比,严重早孕反应及先兆流产与发育退化有关。结论(1)退化组患儿与非退化组相比起病年龄晚,临床症状重,首发症状与非退化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别。(2)流产次数、先兆流产、孕期服用药物、孕期情绪、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及严重妊娠反应是退化型孤独症的危险因素,药物催产是退化型孤独症的保护因素。(3)本研究结果暂不支持母亲生育年龄、孕期打胎,服用避孕药期间怀孕、孕期出现发热症状、重大精神创伤、婴儿出生体重、妊娠时限等因素与孤独症及发育退化表现的关系。第二章PG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伴有发育退化表现的中国汉族孤独症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PG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伴有发育退化表现的中国汉族孤独症患者的关联。方法从中南大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孤独症遗传资源数据库中挑选出3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个体作为病例组,按是否出现发育退化表现分为“退化组”76例及“非退化组”224例,并从前期使用HumanHap CNV370K芯片完成的全基因组扫描数据中选择芯片覆盖到的孕酮受体编码基因(PGR)所有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分型数据,与另外734例正常对照该基因相应SNP分型数据合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PGR基因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三组间频率进行卡方检验比较。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后,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GR基因的19个SNPs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构成比在退化组、非退化组、对照组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PGR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汉族退化型孤独症患者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