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用中药覆盆子来源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未成熟果实,安徽为其主产区之一。为澄清古代覆盆子的来源问题,掌握安徽掌叶覆盆子及同属其他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并对掌叶覆盆子的生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掌叶覆盆子的扩大生产、引种栽培及进一步合理利用本属植物提供依据,我们在实地调查与标本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现代学科,对覆盆子类药材的药用历史及安徽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方法:在深入研究本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了植物物候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中药学等现代学科对古代本草进行考证,对覆盆子类药材药用历史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标本研究并查阅大量文献,对安徽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观察、栽培研究并利用现有各种仪器,综合运用了植物分类学、植物物候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形态学及植物生殖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对掌叶覆盆子及本属部分代表种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
结论:研究发现覆盆子与蓬蘽古代原为一物,覆盆子最初药用其成熟果实的种子,“主益气轻身,令人有子”,自宋代起人们以“五、六分熟”之果实入药,功效变为涩精、缩小便;今天所用的中药覆盆子的基源植物掌叶覆盆子与古代人们所使用之品种相符,插田泡(R. Coreanus)并非古代所用中药覆盆子的品种来源,这是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悬钩子属植物错误记载的影响。
对全国悬钩子属资源及药用特点进行概述,调查了安徽悬钩子属药用植物的分布与生态特点,经过实地调查及大量标本研究后认为安徽不存在空心泡的分布,植物志中的记载为误载。
基本摸清了掌叶覆盆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不同悬钩子属药用植物的物候特征及开花习性进行了对比,首次对悬钩子属药用植物雌雄蕊动态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悬钩子属药用植物形态与分类关系进行了探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澄清了古代覆盆子的药用品种及药用功效的千年混乱问题;掌握了安徽省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及生态环境情况;初步掌握了安徽省悬钩子属植物部分代表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安徽悬钩子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