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打包厂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进入信息时代,大量历史建筑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随着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众多产业生产机构与仓储设施被废除或被转移到城市新区,因而遗留下来相当数量闲置的产业遗产。虽然这些厂房群落已经结束了曾经灿烂的工业生产任务,但是它们的使用功能还远远没有结束。西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从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转向以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为特征的新城市复兴的浪潮里。我国面对城市的快速更新,如何拯救城市中这些承载着历史和文明的产业类历史建筑成了国内建筑界热切讨论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汉口青岛路十号平和打包厂再利用的设计为例,找寻产业类历史建筑自我更新的思路、方法。第1章是绪论部分。在第2章中论述了汉口原英租界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解析了本建筑不断扩建的过程,并结合现状调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基地与城市的关系,基地与街区的关系和基地建筑本身,又结合政府宏观规划,分析基地所受的影响,由此从客观角度转向了对基地建筑主观讨论,阐述了其实用价值与非实用价值,进而明确了再利用前的基础研究,为平和打包厂适应性再利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在第3章中结合SWOT战略,分析本建筑整体发展方向,得出具体功能空间策划,结合设计原则,针对改造前的问题,归纳出本建筑三个方面的设计特色,并结合具体的改造方法,从建筑结构、表皮到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环境的改造,其后对建筑细部进行逐一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造手段,进而完成对平和打包厂适应性再利用设计,问题和矛盾的系统研究和探讨。在第4章结合平和打包厂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分析,从历史建筑的评价体系、改造方法的可操作性到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并反思了本设计的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的两点启示,期待可以为今后城市中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新疆正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呼图壁作为乌鲁木齐都市圈内的小城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希望通过研究,探索与呼图壁县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期为呼
“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密切”是古已形成的重要共识,但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当中,逐渐淡化了这一规律。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的石油危机,让“建筑结合
伴随我国经济腾飞,城市发展,旅游业方兴未艾。我国主要山岳型景区都在开发建设,出现了一大批“景观”建筑。这些建筑改善了山岳型景区的服务接待水平,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滥用,使得全球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了人心。建筑节能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风情商业街是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重要的业态聚集形式,是带动消费、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这种形式以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尊重为前提,保留城市记忆,传
为缓解建筑业对于环境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世界各国(地区)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评价系统以规范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发展较晚,仍需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
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空间载体,以其特有的要素集聚、产业集聚、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工业园区对我
当前全国高校科研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容纳高校科研实验室及科研行为的科研建筑,自然受到极大的关注,在高校建设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往往与重点实验室及优势学科联系在一起
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商业生活模式也已经逐渐从刚性需求过渡到品质体验。在如今的城市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高密度聚集区在城市中出现,绿地空间越来越少,能源大量消耗,使得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资源的相对枯竭让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