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物质空间,心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复杂性。第一人称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类型,它呈现的是私人化表达的价值观念。纪录影像如何呈现人在空间流变中的存在,“空间生产”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点。20世纪,在以“空间转向”为代表的学术变革中,空间代替时间成为学术思想界新的研究热点,作为一门跨学科理论,“空间生产”被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学,建筑学,文学,媒介地理学等领域,近年来逐步成为戏剧影视领域的研究热点。空间本身拥有多重属性,对于纪录片空间生产的研究也必须运用多种视角。第一人称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个人化倾向和独立视角的纪录片类型,创作者的拍摄范围大多局限在与“自身”相关的私人空间上,个人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缩影,它是建构个人与社会之间空间关系的物质基础。本文以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角度出发,以社会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的空间三个层面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是如何进行空间生产的,以及在空间生产的同时,不同的空间建构了怎样的人文价值,同时在此基础上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媒介对于第一人称纪录片传播发展的影响以及人文价值的延伸途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空间生产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一、从空间形态及特性上,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空间形态有别于一般传统类型的纪录片,第一人称纪录片把镜头对准了私人空间,以此构建了与影像空间实践所对应的真实记录的私人空间、与空间表征所对应的个人化视听语言的表达空间,以及与表征的空间所对应的符号意义下具有社会性的想象空间。同时这些空间不仅强调生活场域性与身体在场性的联合叙事,而且注重创作主体心理空间的自我反射,以及叙事结构空间局部化和信息碎片化的统一。其二、从空间生产方式及价值呈现上,第一人称纪录片中创作者通过影像画面所呈现的私人空间,既是物质空间的表现形式又是承载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载体。物质是真实的一种反映,而真实性作为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内在属性,它也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的,真实是一种价值判断,第一人称也是基于价值立场上的一种叙述,本身就是对价值立场的构建。正是借助“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这种真实的互动关系,本文分别从影像空间、身体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角度分析把握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空间生产,发现不同的空间通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呈现了不同的价值。第一人称纪录片将私人空间作为纪录片物质空间的基础,通过镜头语言的生产与再生产性,构建出的影像空间是意义的生产地,模糊了私人话语与公众话语的界限;通过主体主观参与拍摄与口述叙事,架构出的身体空间是通向自我真实的桥梁;在镜像关系下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内在转化,塑造的心理空间最终实现的是自我形象的建构以及他者的认同;而这一切都会在社会空间中,通过身份的认同转化为集体记忆里的文化归属感。其三、从影像生产实践的传播上,第一人称纪录片的镜头空间虽然有限,但其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纪录片作为影像意义的生产地,只有将价值传递于观众才能真正实现作品的人文价值。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流变为第一人称纪录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第一人称纪录片的人文价值,最终会在多元化传播渠道的空间拓展中,通过社会化媒介的二次传播得到再次延伸,将私人故事焕发公众思考的社会意义无限放大。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个体的发展往往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用个人的视角记录社会的发展变革,更能将个人与时代发展联系的更加紧密。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中创作者对于个人空间的审视为社会空间的文化价值建构提供了现实观照。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在私人空间上建构的人格属性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正是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进行了融合与转换,这也是当下第一人称纪录片所独有的艺术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