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女性盆底重建术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和身体形象的改变,分析盆底重建术后影响性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度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POP-Q)分度脱垂程度为>II度行盆底重建术者138例,根据自愿知情原则,根据标准纳入并完整随访85例患者。其平均年龄:55.41±6.88岁(35-68岁),平均产次2.07±0.97次(1-5次),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患有糖尿病7例,高血压病13例。盆腔器官脱垂者按(POP-Q)分期:III度脱垂80例,IV度脱垂5例。2研究方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分别填写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PISQ-12)和女性自我身体形象评价量表(The Modified Body Self-Image Scale,MBIS),对比手术前后性功能及身体形象评分结果,分析盆底重建术前后女性身体形象及性功能的改变,根据PIS-12评分比较性功能改善与未改善者临床资料、MBIS评分改善与否分析盆底重建术后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的因素。3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定性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盆底重建术前MBIS总评分为15.95±1.90,术后6个月、12个月MBIS总评分分别为:12.59±2.64、12.83±3.92。术后6月、12月MBIS总评分与术前比较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S术后12月总评分稍高于于术后6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问题1-8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其中问题1、4、6、8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2、3、5、7较术前降低,但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问题1、4、5、6、8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2、3、7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盆底重建术前PISQ-12总评分为66.41±10.69,术后6个月、12个月PISQ-12总评分分别为:68.17±8.52、70.45±5.11。术后6月PISQ-12评分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PISQ-12总评分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PISQ-12评分生理因素评分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及性伴侣因素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PISQ-12评分生理因素评分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及性伴侣因素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盆底重建术后性功能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年龄、孕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未改善组产次、体重指数(BMI)、绝经状态均高于于性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响性功能因素绝经(χ~2=4.381,P=0.036)、产次(χ~2=9.696,P=0.008)、体重指数(χ~2=6.101,P=0.047)、身体形象改变(χ~2=10.057,P=0.002)、子宫切除与否(χ~2=4.177,P=0.041)与术后性功能的改变显著相关,而抗尿失禁与否与术后性功能改变无明显相关性(P=0.305)。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次、身体形象改善、子宫切除与否与术后性功能改变相关,得出结果为:较少产次(OR=0.375,P=0.008)、身体形象改善(OR=0.224,P=0.006)、子宫切除(OR=0.298,P=0.026)。结论1.盆底重建术后女性自我身体形象评价较术前改善;2.女性性生活质量在术后6月无明显变化,其情感因素及性伴侣因素可能为主要原因,性生活质量在术后1年得到改善,其中主要为生理因素改变;3.盆底重建术后较少的产次、切除子宫、自我身体形象的改善是其性功能改善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