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作者”理论的演变和论争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各种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明晰的建构理论。文学术语不应孤立,以防止割裂理论本身,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关联中挖掘其功用,更好的把握它们在批评实践中的作用。 论文聚焦于由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它是二十世纪文学研究领域最为成功同时又存在诸多争议的概念之一。讨论“隐含作者”不仅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的含混不清,还因为许多批评家对它的不满以及种种抛弃或者取代它的建议。 “隐含作者”的争议性使得许多学者在使用它时出现了混乱,不能很好的体现其价值所在。论文试图正本溯源,梳理“隐含作者”的演变,评析各种相关论点,以期为“隐含作者”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得到准确的使用有所助益。 忽视了相关的语境问题,就很难对“隐含作者”以及各种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所以我们首先简要重构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时的语境。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隐含作者”对叙事学产生的影响(关于“隐含作者”的接受问题)。最后一部分考察了要求取代这个概念的各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其他文献
对等原则是创造艺术美的手段,是文艺创作遵循的普遍规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遵循了这一规律。古代长篇白话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人物之间有主次、宾主之分,人物关系的设置与排布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集结了中华
期刊
有人说夏天不宜进补,其实不然,俗话说“夏天补一补,三冬可擒虎”。其实效果如何,关键在于选准补品——    “冬令进补”早已深入人心,其实“夏令进补”也同样需要。夏天,昼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营养物质也随汗液排泄,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要大。特别是老年人,夏季极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津两虚,应注意进补。  夏令进补同样也讲究因人制宜,需针对自身虚弱的类型选用相
期刊
本文对汉语的认知特点与记忆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编码和提取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确定了六类十八种有
郭麐是清朝中后期重要的词人和词论家。此前对他的研究多集中于词论,对其词作研究甚少,且对其在词史上地位的评价大有分歧,导致对郭麐的历史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对他的词作和词论
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政论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早在五四时期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大师。实际上,虽然他是以小说成名,但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