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各种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明晰的建构理论。文学术语不应孤立,以防止割裂理论本身,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关联中挖掘其功用,更好的把握它们在批评实践中的作用。
论文聚焦于由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它是二十世纪文学研究领域最为成功同时又存在诸多争议的概念之一。讨论“隐含作者”不仅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的含混不清,还因为许多批评家对它的不满以及种种抛弃或者取代它的建议。
“隐含作者”的争议性使得许多学者在使用它时出现了混乱,不能很好的体现其价值所在。论文试图正本溯源,梳理“隐含作者”的演变,评析各种相关论点,以期为“隐含作者”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得到准确的使用有所助益。
忽视了相关的语境问题,就很难对“隐含作者”以及各种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所以我们首先简要重构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时的语境。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隐含作者”对叙事学产生的影响(关于“隐含作者”的接受问题)。最后一部分考察了要求取代这个概念的各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