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和汉语既相通又相异,其中很显著的一点就是在介词使用上。日语靠格助词(后置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对应于汉语中的介词,但在数量、句中位置、语义功能上,二者差异很大。介词是日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对日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介词的研究探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国别的偏误和教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中。而关于日本学生使用介词“在”的情况,有少量专题研究,但在语料的搜集、偏误的分类、偏误原因的探究方面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HSK中介语语料库为依托,从介词“在”的六大语义入手,结合鲁健骥的偏误分类原则,从宏观到微观、抽象到具体,归纳和分析了偏误情况。然后分别从汉语本体角度和汉日语言对比角度,重点探究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偏误问题的有效教学建议。在本领域的研究中,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第一,关于介词“在”的汉日对比,国内发表成果较少,在相关对译词的专门研究方面几乎为空白。本文详细直观地对比了汉语介词“在”与日语格助词“に[ni]、で[de]”的语义功能,指出其中的差异是出现替代类偏误的主要原因;第二,围绕“在+处所”进行的研究很多,对标记时间、范围、条件等“在”的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中,对介词“在”的偏误类型和原因的归纳较为雷同,还有很多偏误例反映出来的信息未被注意到。本文从介词“在”的六大语义出发,全面考察了日本学习者在每个义项的偏误情况。并将添加、漏用、替换、错序四大偏误类型与介词“在”的义项分类相结合,使偏误原因的分析更有规律和针对性;第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偏误问题的教学建议,从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介词讲解方法、善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几个方面展开,并根据几种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