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化道路——理论·借鉴·探索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传统城市化研究理论的适用条件,对后发展国家城市化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分别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地域模式两条线展开。从中国人口转移所受到梗阻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指出,人口转移梗阻并非基于资本积累的不足,在城乡劳动力过剩的同时,中国面临着同样严重的资本过剩局面,引导从“市场实现”的视角对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反思和发展,探讨后发展国家因为市场无法出清而造成人口转移梗阻的理论基础。继而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农地制度等方面展开分析,从现代部门就业的扩张与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的释放两个角度,结合后发展国家的实际例证,探讨不同特点与条件下,上述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给后发展国家的人口转移所可能带来的阻滞或促进作用。基于城市化水平增长动力机制的理论探索,分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与制度化因素,探讨我国在目前条件与背景下适宜采取的城市化政策取向。提出结合目前国情,利用并渐进改进既有制度,主要瞄准流动人口,淡化政策调控与规模控制,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在总结城市化地域模式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后发展国家城市化地域模式的特殊性。对于后发展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化一极化集聚的发展趋势,以及许多后发展国家特定地区普遍出现的广域点状集聚现象,从动力机制、区域分工、演进轨迹、空间形态等方面展开分析与典型个案研究。在总结城市区域化成长阶段和空间演化规律、以及先发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后发展国家能否重复发达国家标本意义上的“集中型道路-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体化”的城市化地域模式进行反思,结合案例,分析后发展国家城市区域化推进中的现实困境和梗阻。通过以上对于城市化地域模式共性与特殊性的规范研究与比较分析,试图将不同特点的城市化地域模式纳入全球化持续演进的背景中加以系统地审视,分析全球化这一影响因素如何把不同特点的城市化地域模式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化地域模式新框架”命题,并进而探讨了顺应全球化下地域分工特点的中国城市化战略与规模引导方针。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日益丧失的问题。多年来对城市空间环境特色的问题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
本文运用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理清中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中人文传统沿袭的脉络;从实践的角度探
学位
我国现存大量优秀的砖构传统历史建筑,大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传统建筑墙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劣化,有的甚至破坏整个建筑的结构,威
本文从成功的地域性景观案例得到启示,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将华北地区民间美术和居住区外环境景观结合起来,试图探寻一种新的地域性景观表达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课题研究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利用理论模型进行能耗计算。能耗计算模型涉及大量参数,其中许多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导致采用能耗计算模型进行的建筑节能
西安在过去半个世纪内不断的探索实践,已经逐具较为明显的城市风貌,并形成典型的“西安模式”。西安作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新一线城市,该产业越来越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
当代博物馆的普及与流行是引入注目的现象。博物馆作为一种运用“实物语言”来诠释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实和自然演化现象,行使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建筑类型,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目前传统“阿以旺”民居仍然作为大部分维吾尔族聚落的主要建筑形式大量存在,并且被广泛使用。2013年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在此期间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