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创新是一条河流,那么原始性创新就是这条河流的源头。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能否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驱动因素。实践证明跨学科合作是实现原始性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校跨学科团队合作过程中,通常面临策略选择的困境:选择哪些学科一起合作、怎样合作,以及与何种组织类型的团队合作才能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而不是阻碍创新。不同学科、不同组织和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原始性创新绩效的,而外部环境,如领导风格在合作过程中又是如何调节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的。这些都是摆在高校原始性创新过程中既紧迫又棘手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异质性理论和领导力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泊松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255个团队的样本数据,探究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高校科研团队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关系,也确定了变革型领导如何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明确了跨学科合作过程中,涉及合作的研究类型、团队所在的高校类型以及资助金额与高校原始性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第一,在异质性的概念和维度划分方面。本文定义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为:在高校原始性创新过程中,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科研团队进行合作,不同的学科知识重组、不同的成员认知思维运动,两者之间基于学科逻辑结构和社会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相互关系,形成团队资源禀赋和创新能力上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分布均衡性。本研究将跨学科团队异质性划分为学科异质性、认知异质性和组织异质性三个维度。第二,本研究将通过原始性创新总绩效,以及原始性创新的三个子维度的绩效分别实证了其与团队异质性之间的关系,部分假设得到验证。首先,在原始性创新总绩效方面。学科异质性、认知异质性和组织异质性都对高校原始性创新团队的总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我们认为: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团队凝聚力理论产生的正向效应比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团队冲突产生的负向效应影响要大。其中,认知异质性对原始性创新总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科异质性,然后是组织异质性。这说明,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仅来源于显性知识的异质性的影响,更重要的的影响可能来源于隐性的认知异质性。其次,在首创性绩效方面。组织异质性不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学科异质性和认知异质性对原始性创新的首创性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原始性创新过程中,促进异质性学科之间合作的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再次,在新颖性绩效方面。所有的异质性维度与原始性创新的新颖性绩效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因此,在原始性创新绩效评价过程,定性绩效维度可以不考虑新颖性绩效的维度,评价首创性绩效维度即可。最后,在计量型绩效方面。学科异质性与计量型绩效之间不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效应,即学科异质性对于基础研究的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奖、诺贝尔奖等国际顶级,以及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明专利水平、技术秘密水平和国际科技进步奖等成果指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而认知异质性和组织异质性对这些可计量的绩效的影响显著。即同一学科的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可能是产生较高计量型绩效的潜在形式。综上所述,无论哪个绩效维度的测量,认知异质性对绩效的影响都是最突出的。因此,我们推测,深层次的认知多样性很可能是创造力激发的最根本原因。第三,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绩效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得到部分验证。首先,变革型领导风格负向调节学科异质性与首创性绩效、新颖性绩效和计量型绩效。即团队在高变革型领导的带领下,异质性学科团队之间的合作反而使团队的首创性绩效、新颖性绩效和计量型绩效都降低。这一结论警示我们,过分强调变革型领导的作用,可能导致组织中过分强调智力激励这个因素,从而不利于组织的稳定性,因此,并不一定对创新绩效有利。其次,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认知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总绩效、首创性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对新颖性绩效和计量型绩效不起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在高变革型领导风格的情境下,认知异质性促进原始性创新总绩效和首创性绩效。因此,总的来说,变革型领导风格是正向调节认知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绩效的,而这个调节主要通过首创性绩效来起作用,对新颖性和计量型绩效贡献不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领导可以减少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促进积极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激励团队成员的创造动机,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再次,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的所有绩效维度之间都不存在调节作用。说明组织异质性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受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高校原始性创新的跨学科合作中,不需要过分关注领导风格对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的影响作用。综合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学科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以及变革型领导风格对认知异质性和原始性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我们可以判断,变革型领导风格在静态的学科异质性方面是起负向调节作用的,而在动态的个体的认知异质性面前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的。因此,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发挥需要更多地作用在科研团体成员身上,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不同学科合作的具体事务上。因此,跨学科合作必须特别关注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团队成员认知的调节作用。这是对领导力理论的深化,也是对领导力理论在高校原始性创新过程中的一次很好的应用。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影响因异质性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调节作用。第四,关于研究类型、商校类型和经费资助与原始性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跨学科合作的团队原始性创新绩效不会因团队所属高校类型以及研究经费投入的多少而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原始性创新绩效会因为合作是否发生在基础应用研究领域而发生显著区别。因此,在高校跨学科合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基础应用研究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即原始性创新的发生,是具有优先级的,处于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是最有可能实现重大原始性创新的重要领域。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中国的原始性创新现实背景出发,完成了“团队异质性与原始性创新绩效”这一核心主题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研究过程。虽然本研究对理论模型的验证得到了多样的结果,但这些结果揭示了异质性学科合作团队的原始性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评价维度,并为高校涉及跨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提供管理视角和启示:在主效应方面,突出了认知异质性对原始性创新的重要作用;在绩效评价方面,创立了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全新评价体系;在情境研究方面,拓宽了领导力理论的应用范围。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高校原始性创新过程中的跨学科合作实践的战略决策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实践提供方向指导。因此,高校跨学科合作团队的管理需要发挥异质性带来的优势,避免异质性带来的破坏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