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对于其传播途径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近年来提出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可能作为载体传播幽门螺杆菌,但缺乏有力证据支持,仍不清楚其在环境中的生存情况。本研究拟用烛缸法培养幽门螺杆菌(NCTC11637),并选出最适培养基;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人工模拟的四种实验室环境中,观察幽门螺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培养基的比较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并选出该实验条件下最优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烛缸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复苏,对菌种进行鉴定并保存。将相同菌量的幽门螺杆菌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培养5天后,检测并计算细菌数量,选出本实验最优的培养基。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接种到最优培养基上,观察其培养效果。结果:本实验采用烛缸法成功复苏幽门螺杆菌,鉴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四种固体培养基上幽门螺杆菌生长情况存在差异,本实验最优的培养基为添加7%新生牛血清的布氏琼脂,有较好的分离培养效果。结论:本实验室采用烛缸法成功培养复苏幽门螺杆菌;在该条件下最优的培养基是添加7%新生牛血清的布氏琼脂,有较好的培养效果,能够用于下一步实验从环境样本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第二部分:幽门螺杆菌在人工模拟环境中生存状况的研究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方法:实验室模拟纯水、牛奶、猪肉末和胡萝卜四种环境样本,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25ml(g)样本中使菌液浓度约为106cfu/ml(g)。样品分别放置于室温和4℃,在不同时点采样从样品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并染色观察其生存状况。结果:幽门螺杆菌在四种模拟的环境中均不能生长繁殖,仅能存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无法分离。幽门螺杆菌在4℃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长于室温,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逐渐由杆状转变成圆球体。比较不同环境介质,幽门螺杆菌在牛奶中的存活时间最长,4℃超过10天,室温超过6天。在猪肉末中的存活时间,4℃中超过6天,室温能存活3天以上。幽门螺杆菌在4℃水中存活超过5天,而2天后就不能从室温的水中分离。在胡萝卜样本中的存活时间是四种环境中最短,4℃和室温都仅能存活数小时,一天后均不能从胡萝卜样本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结论:幽门螺杆菌在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仅能存活一段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幽门螺杆菌逐渐转变成不能培养的圆球体。在环境温度和菌液浓度相似的条件下,幽门螺杆菌在牛奶中生存时间较长,故牛奶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猪肉末、水等其他环境介质在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