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托邦情结”是新时期(1978—2015年)蒙古文小说中非常突出的一种现象。自19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宝木巴理想”的传承、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存危机、国内外意识形态影响,特别是西方现代意识的推动和启动加快了蒙古文小说“乌托邦理想”的建构。乌托邦情结体现了一种“向后看”的历史观和追求和谐、追求真善美的“宝木巴”价值观,审美观上体现了一种原始、自然、远方的、悠远的古典美倾向。本文由导论、正文五章、结语和附件等四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理由、研究对象、研究概况、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社会历史的现代化、文学的传承、国内外意识形态影响等方面对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中出现的“乌托邦理想”和“缘由”进行了考察。又从“自然危机催生的生态理想”、“文化危机中建构的文化理想”和“存在危机引发的社会理想”等三个方面对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中的乌托邦理想的特征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阐释。第二章,从现实世界的批判——宝木巴的失落;草原戈壁的留恋一一宝木巴的回眸;理想世界的追求——宝木巴建构等三个方面探析了乌托邦理想在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中的表现。第一节中认为,现实世界的批判——宝木巴的失落是乌托邦情结最表层的体现,认为自然的破坏、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等是乌托邦理想危机的主要原因,;第二节从“城市——戈壁”对立范式、“主人——故乡”共命运原型、“人类——动物”和睦相处方式等三方面阐释了“戈壁乌托邦——宝木巴的回眸”。第三节认为“理想世界的追求——宝木巴建构”是乌托邦情结蒙古文小说中最深层的表现,认为隐秘的空间、理想的空间、社会的空间是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乌托邦理想建构的具体方式。第三章,认为“乌托邦写作”是乌托邦情结的集中体现。世界文学中的“乌托邦写作”分为古代、近代(“文艺复兴”之后)和现代(1 9世纪后)三个阶段,而蒙古族文学和汉族文学中乌托邦写作源远流长,;第二节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吉·青河乐小说的精神乌托邦理想、莫.哈斯巴根小说的戈壁乌托邦写作、阿尤札那小说的“三种世界”建构是蒙古文小说乌托邦写作的典型体现;第三节从自然、人、文化三个层面,即理想自然的描绘、理想人格的想象、传统文化的理想化等三个方面归纳了蒙古族小说乌托邦写作的基本特点。第四章,考察了乌托邦情结与文学思潮之间的关联。第一节从新“诗性家园”想象、”诗性主人翁”意识、乞彦精神的寻觅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乌托邦理想在“新神话写作”中的多元体现;第二节认为,童年回忆中的忧患意识、自然描绘中的文化意识、流浪漂泊中的批判意识是乌托邦情结在“乡土文学”中的多元体现;第三节从群体家园失落、群体家园寻觅、群体家园建构等三方面概括了“生态文学”中的乌托邦情结表现,;第四节从民族文化劣根性批判、民族文化善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重建等三方面考察了“寻根文学”中乌托邦情结的体现;第五节从生存方试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嬗变和文化思维的转化等三方面探寻“社会问题小说”中乌托邦理想失落的原因,认为“新蒙古人”想象、“新乡村”建设、“新文化”建构是“社会问题小说”乌托邦理想的具体体现。第五章,考察了乌托邦情结与蒙古族小说审美理想之间的相关联。第一节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神秘主义三个方面探析了蒙古族小说特有的“乌托邦审美”特点,;第二节认为,在时间之纬上,对“过去”的向往,在价值层面上,对“理想“的追寻,在人与自然冲突、不同文化冲突中体现出来的”危机感”及“文化乡愁”促成了“乌托邦”小说的”悲凉风格”,;第三节主要考察了“反乌托邦”写作。认为,理性视野中的“现世堕落”和感性体验中的“隐在威胁”是反乌托邦写作的主要特点。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高度概括、总结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