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43例鼻腔肿块的病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⑴、提对高影像学检查在鼻腔肿块定性诊断方面的准确性;⑵、明确影像学检查对鼻腔肿块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方面的重要辅助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程度保留鼻腔结构。材料及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鼻腔肿块患者共343例,男185例,女158例,年龄7~85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良性肿块269例(78.4%),包括鼻息肉14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0例,鼻前庭囊肿25例,血管瘤21例,纤维血管瘤11例,霉菌性炎症9例,神经鞘瘤3例,多形性腺瘤1例,脂肪瘤1例,血管肌周皮瘤1例;恶性肿瘤例74例(21.6%),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鳞状细胞癌13例,腺样囊性癌13例,腺癌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黑色素瘤3例,鼻神经胶质瘤2例,炎性纤维母细胞瘤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CT检查平扫275例,增强33例;MRI平扫49例,增强4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进行CT和或MRI检查前均为接受鼻腔手术治疗或放化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脓涕、血涕、鼻衄),头晕、头痛(鼻面部痛)、嗅觉减退或消失、鼻部隆起,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对肿块发生侧别、性别、年龄组、形态、边缘、骨质改变、生长范围、生长方式、中心、基底、密度、信号、强化特点、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343例鼻腔肿块患者,其中鼻腔良性肿块占78.4%;恶性肿瘤占21.6%。研究分析表明:⑴、肿块的形态、边缘、生长方式、生长范围、基底、囊变/坏死、骨质破坏、邻近结构受累情况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⑵、肿块的侧别、性别、年龄组、病灶的中心部位、密度、信号、强化特点、钙化及出血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肿块的形态、边缘、生长方式、生长范围、基底、囊变/坏死、骨质破坏、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2.肿块的侧别、性别、年龄组、病灶的中心部位、密度、信号、强化特点、钙化及出血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无明显作用。3.CT、MRI检查对鼻腔肿块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辅助价值,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性,指导临床彻底切除病变,降低术后复发率,并最大程度保留鼻腔结构,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