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宁国府阳明学讲会研究(1520——1627)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通过正史、地方文献、地方志和阳明学人文集等史料构建晚明宁国府阳明学讲会兴衰的历史图景。文章详细论述宁国府内各地重要讲会,同时填补了对宁国府宁国、旌德、南陵三地讲会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南中地区阳明学讲会的研究。 宁国府的地理、人文因素,以及阳明重要弟子的接引,促成了阳明学在宁国府的发展,阳明学讲会也随之兴起。邹守益、欧阳德、王龙溪、罗近溪等重要阳明学人在不同时期适时出现,保证了宁国府阳明学讲会的持续发展;同时他们不同的思想和讲学风格,对宁国府讲会的形态及地位也有不同的作用。 1520-1627年间的宁国府阳明学讲会,因1570年代的禁讲学,划分为阳明重要弟子带领的初兴与鼎盛期,及后期地方学人接掌的复兴期。讲会依据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小团体的精英型讲会(同志会)、乡族会、一邑中心讲会、六邑大会,这些不同形态的讲会构成了宁国府阳明学讲会体系。宁国府六邑讲会各有特点,各地讲会在讲会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不相同。在各地阳明学讲会中,同时能看到地方大族对讲会的支持和影响。 由于晚明阳明学思想的歧见纷乱、学派的内部分化以及人们对于经世致用的要求和回归,宁国府士人的学风转向博雅复古,阳明学受人诟病,日趋式微,宁国府阳明学讲会也随之衰落。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诸多因素,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现状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经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并在设计预定的环境中正常工作的结构,无需经过昂贵的维修加固,能在保持预定实用功能的条件下达到设计寿命的程度;或指结构在化学的、生物的或其他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在预定时期内其材料性能的恶化不至于导致结构出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