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祛腐生肌法是中医外科外治法的主要治疗方法,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促进创面的愈合,特别是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中医认为“腐不去则肌不生”,针对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在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上应先祛腐再生肌。目前祛腐生肌法的应用存在处方用药混杂、药品种类繁多、应用时没有规范的药物剂量等问题。本课题是在导师李国栋主任及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老一辈专家们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及前期对生肌玉红膏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之上,配合15%红粉膏的使用进行研究的,并应用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方法,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对“祛腐生肌法”的“祛腐”和“生肌”的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祛腐生肌法在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祛腐生肌法的作用机理,对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做初步研究。为促进术后感染性创面愈合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疗效及基础研究相关数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用90例肛肠科常见感染性创面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作为观察病例,对比观察外用15%生肌红粉膏纱条、生肌玉红膏纱条、凡士林纱条进行换药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7、14、28天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色泽变化,创面PH值的变化等指标,评价祛腐生肌法临床用药的疗效。分组情况:祛腐生肌组30例:用15%生肌红粉膏纱条换药,待创面新鲜,色泽鲜红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每日换药一次。生肌组30例:每日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一次。凡士林组30例:每日用凡士林纱条换药一次。实验研究:动物实验分为三组:(1)祛腐生肌组(15%生肌红粉膏配合生肌玉红膏);(2)生肌组(生肌玉红膏);(3)凡士林组。按付小兵改良法制成家兔创伤感染性创面模型,分别用这三种药物换药,动态对比观察换药后3、7、14、21天各创面的分泌物PH值、蛋白含量及各个阶段创面面积减小率。另外通过测定相同药量下15%生肌红粉膏、生肌玉红膏、凡士林、红霉素软膏、复方角菜酸酯软膏(太宁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绿脓杆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菌环,观察不同药物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换药四周后祛腐生肌组、生肌组和凡士林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3.3%、80%和66.7%,显效率分别为6.7%、20%和30%,显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6.7%。祛腐生肌组在一周、两周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上均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祛腐生肌组换药3天时创面色泽、创面分泌物、创面PH值下降程度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创面腐肉脱落、新生上皮出现时间,祛腐生肌组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研究:动物实验:换药第3天祛腐生肌组PH值低于生肌组低于凡士林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分泌物蛋白含量测定统计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菌实验:结果显示15%生肌红粉膏对六组菌种均有抑菌作用。特别是对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经统计学处理较生肌玉红膏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及太宁软膏和红霉素组;15%生肌红粉膏对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经统计学处理较生肌玉红膏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及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太宁软膏对表皮球菌、无乳链球菌的作用。研究结论:祛腐生肌法可能通过酸化创面、提高创面蛋白含量、局部抗感染等作用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祛腐生肌法对肛肠科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感染性创面术后换药有较好疗效。15%生肌红粉膏及生肌玉红膏临床使用比较安全。动物实验从现代医学作用机理角度表明:祛腐生肌法具有解毒、祛腐、生新作用。本课题通过临床和实验两部分,为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