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问题是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政治稳定的基点和国家兴旺的保证。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来说,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在居住的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品种正在逐日减少,大多数农作物品种都处于灭绝的边缘。与此相反,地球上人口数量正在飞速增长。“马尔萨斯人口论”指出人口的几何级数增长速度某天将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最终引发人类的饥饿、和灾难。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提出地球支撑人类生存的能力存在极限的观点。同时,全球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全球金融体系动荡、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希腊债务危机突然来袭、生物汽油成为人类对粮食需求的竞争者,这些自然和非自然因素都对粮食供求产生影响,使得粮价波动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金融特性。本文搜集来自省级相关调查数据资料、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信息资料,结合文献梳理法、统计比较法、定性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章是对历年粮食安全问题的文献回顾。首先是对粮食和粮食安全基本概念的认真厘定和历年粮食安全相关文献的耐心研究。随后简单介绍我国粮食是否存在缺口的信息。中国在加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后,保障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个人生活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金融资本以更快的速度跨越国界全球性流动。最后介绍与粮食安全有关的金融因素,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不多,仅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因素做详细介绍。 第三章介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因素,主要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可保障农业资金投入)、农业保险(可提高农民种粮安全性)和粮食银行(粮食流通的一种)三个方面分析。重点讨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和各个方面目前发展的阻碍。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具有供给需求失衡、资金运用不合理、信贷活动不均、法律制度不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缺失和贷款流程长效率低等问题。农业保险主要面临其准公共品特性、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不完善、参与主体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实际上,农业保险使得农民进行生产所遭受的风险部分被金融机构分担,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抵抗力加强,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种粮的安全性和积极性。粮食银行是借用银行传统的管理模式,粮食银行集合农民手中储存的粮食(特殊的货币),一方面管理方通过销售、再加工等手段使粮食的内在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农民免去储存粮食所需要的成本。粮食银行是储存方和粮食银行管理方双方受益的帕累托改进。但,主要面临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规模小且发展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四章提出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支持的四项政策建议。首先,主动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业金融机制设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出资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与此同时,有关机构和部门应着重调研和完善农业货币信贷政策,明确界定各机构的职责分工。其次,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使更多农民能够尝试投入农业新技术、抵御自然灾害等各种形式的风险使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再次,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食流通顺畅;最后,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关注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