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和国内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我国的监管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及其有效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2012年开始,主板上市公司分三个批次开始被强制要求开展内控审计。为了探究这一政策推行之后对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政策效应如何,本文尝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如何有利于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然后,本文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强制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影响,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而,对2011至2014年这一期间的主板上市公司进行筛选确定研究样本,分别从总体和分批次两个角度,以DID模型作为基础结合本文研究需要构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可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2)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并不能对企业内部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3)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可以显著减少国有控股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大型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对大型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效应并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主要针对政策制定机构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扩大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的推行范围;(2)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内部控制规范细则。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为:(1)在研究内容上,细化了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两类盈余管理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拓宽了相关研究的深度。我国现有研究中,多是研究该政策对全部上市公司的影响,鲜有进一步细化研究其影响的;(2)在研究方法上,按批次分别用DID模型研究该政策对其实施对象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得出该政策对其实施对象的具体影响。现有研究则都是进行总体研究,很少分批次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在人才发展实践中,既要充分遵循市场作用
报纸
第一部分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特征的初步研究目的:通过对1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特征,以及影响BA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新社会阶层,他们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目的:结合传统的X线片研究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总结CBCT在这一领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芬兰Planmeca公司生产的PROMAX3D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