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体质健康发展的规律,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在现阶段的状况,以及对国内外体质指标体系文献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全面性、科学性,选测指标间的替代兼容性、可操作性以及测试项目评分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身高和体重指标可较好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但不能有效的评价体内脂肪的含量。应该增设皮脂厚度评价指标,以测试体内脂肪的含量。2.台阶试验指数反映耐力的有效性低,与耐力跑同是作为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差异性大、相关性低。台阶试验指数与耐力跑成绩的相关性普遍较低且具有较大范围的差异,台阶试验耗时太多,是当前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大瓶颈。3.立定跳远和50m跑之间成正相关,两个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选测性。但运动素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评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意义;应选择能反映健康素质的项目,如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的反复横跨测试项目等。4.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分别属于柔韧性、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类素质,把这三项划归同一组选测,缺乏合理性,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也较低。有必要对选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再研究,以提高选测指标间的替代兼容性。5.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评价标准各得分分段成绩间距分布不合理,不符合评价标准的正态分布规律,不能正确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而缺乏公平、公正性。建议对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制订既能准确反映学生健康状况,又能减轻学生压力的评价体系。6.作为完善的体质健康标准,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的。在我国体质研究的指标体系中纳入心理健康的测量和评价,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质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研究对比,旨在找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测试指标设置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测试指标的改进意见,为修订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