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结局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影响肝癌治疗因素一般认为可分肿瘤本身和肿瘤周围环境因素,这些可以反应在肿瘤直径、数目、血常规、血生化、影像等检查结果上。本研究希望通过全面研究肿瘤特征、血常规、生化、影像指标等因素,找出独立影响射频消融治疗的因素,同时建立相关射频消融结局预测模型,通过评分量化分析不同肝癌患者的合适治疗方案。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0月因肝癌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527名,肝切除患者594名。最终纳入射频消融患者105名,肝切除患者119名。记录这些患者的基础资料、血生化、血常规信息。记录术前术后的核磁共振影像中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和复发情况,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影像建模计算每一个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通过对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找出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再将这些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建立肝癌结局预测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射频消融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将肝切除组(SurgicalResection,SR)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分整体、结局良好与否亚组与射频消融组进行比较,分析患者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对肝切除组患者用和射频消融组一致的方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肝切除组和射频组在结局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区别,探索独立影响射频消融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射频组中最终有40名患者1年内出现不完全消融表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导致不完全消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直径>3cm(OR=3.084;95%CI 2.434-8.910,P=0.009);肿瘤数目多发(OR=4.556;95%CI 2.604-9.822,P=0.004)以及影像中 ADC 值<125*10-5s/mm2(OR=3.084;95%CI 2.434-7.582,P=0.043)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当模型评分高于2分时射频组为不完全消融为高风险的约登指数最大,故以2分为cut-off值建立的模型公式为:1*ADC(<125*10-5s/mm2为1)+3*肿瘤数目(多发为1)+3*肿瘤直径(>3cm为1)。模型的灵敏度为65.9%,特异度为68.7%,阳性似然比为2.11(95%CI 1.12-3.96),阴性似然比为0.50(95%CI 0.25-0.91)将肝切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射频组进行对比,二者在AFP(P=0.483)、ALT(P=0.543)、肿瘤数目(P=0.255)、ADC值(P=0.105)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下,发现射频组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DC值和肿瘤直径并不是肝切除组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切除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LT>20U/L(OR=5.117;95%CI 1.909-13.717,P<0.001)、AFP≥20ug/L(OR=2.397;95%CI 1.381-4.160,P=0.002)和肿瘤多发(OR=2.270;95%CI 0.758-6.799,P=0.043)。利用ROC曲线分析肝切除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为AUC=0.769(95%CI 0.676-0.862,P<0.001)。结论:ADC值<125*10-5s/mm2和肿瘤直径>3cm是影响射频患者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既是射频组也是肝切除组的危险因素,所以对射频治疗的影响更多体现在肝癌整体上,与治疗方式是射频消融还是肝切除的选择无关。AFP≥20ug/L及ALT>20U/L是肝切除患者是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ADC<125*10-5s/mm2或者肿瘤直径>3cm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而对于肿瘤多发患者来说,应当视患者身体情况选择射频或者肝切除治疗。若患者AFP值或ALT值偏高,可考虑使用射频消融代替肝切除术进行首选治疗。第二部分射频和肝切除治疗肝癌的预后疗效比较meta分析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更新近年来最新开展的关于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预后效果分析,从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射频消融和肝切除术治疗肝癌预后的差异,为未来肝癌治疗的选择做一些研究更新铺垫。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谷歌学术上检索文献。找出近10年来所有能搜集到的中文或英文关于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预后比较的研究,通过研究文献中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差异作为研究终点,分析比较射频消融和肝切除术在治疗预后细节上的差异所在。统计方法用Cochrane协作网下载的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后从1235篇检索文献中纳入文献13篇,共纳入射频消融(RFA)患者1341名,肝切除(SR)患者1324名。最终发现就总体生存率的角度来看,RFA和SR的1年和3年生存率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年总体生存率OR0.81[95%CI 0.48,1.36,Z 检验 P=0.43]和 3 年总体生存率 OR 0.80[95%CI 0.59,1.07,Z 检验P=0.13]。但在5年总体生存率存在临界差异,OR0.71[95%CI0.50,0.99,Z检验P=0.05]。无瘤生存率指标来看,1、3、5年无瘤生存率上SR相比于RFA都具有明显更优的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OR 0.79[95%CI 0.63,0.98,Z检验P=0.04],3年无瘤生存率OR 0.67[95%CI 0.56,0.80,Z检验P<0.001],5年无瘤生存率OR0.66[95%CI0.38,1.14,Z 检验 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上,无论是按照地区(亚洲或其他)、按照发表年份(2012年之前或之后)还是研究类型(是否RCT研究),亚组分析在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终点上RFA和SR的差异性都和整体一致。按地区来看,亚洲(OR 0.79[95%CI 0.49,1.26,Z 检验 P=0.32])和其他区域(OR 0.87[95%CI 0.54,1.44,Z检验P=0.40])。按发表年份来看,2012年之前亚组(OR0.55[95%CI0.20,1.46,Z检验 P=0.23])和 2012 年之后亚组(OR0.89[95%CI 0.70,1.15,Z 检验 P=0.39])。按研究类型来看,RCT(OR0.59[95%CI 0.40,0.88,Z 检验 P=0.009])和 NRCT(OR 0.69[95%CI 0.56,0.84,Z 检验 P=0.0002])。结论:在总体生存率上,RFA和SR相比仅在5年总体生存率上存在临界的差异,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无瘤生存率上,无论是短期的1年生存率,还是中长期的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上,RFA都不如SR治疗,SR在更高质量的生存要求上仍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