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苏州地区患有湿疹的病人进行14项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了解苏州地区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情况。2、探讨湿疹与食物不耐受是否存在关联性。3、通过各项对比,分析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因素。4、探究饮食调控下行药物治疗在湿疹患者治疗中存在的意义。方法:一、研究对象1、选择2016.06.01-2017.05.31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无明显渗出的局限性湿疹患者415例,均为首诊病例,作为实验组进行14项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其中男219例,女196例,年龄2-85岁。2、湿疹患者按年龄分组:0-19岁组53例,20-34岁组151例,35-49岁组121例,50-85岁组90例。按季节分组春季组82例,夏季组103例,秋季组121例,冬季组109例。3、健康对照组共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进行14项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无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史,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60岁。4、从实验组所检测出的312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的湿疹患者中随机选取3组,每组100例,A组仅行药物治疗,B组在饮食控制下行药物治疗,C组仅饮食控制。3个月后观察A组、B组和C组病情缓解情况及疗效,并对A组和B组、C组和B组以及A组和C组分别进行疗效比较。二、检测方法患者在未治疗前静脉抽血2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检测,使用Bioeurope GmbH公司生产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抗体依次为: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蛋清/蛋黄、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分为 4 级:0(IgG<50U/ml)为阴性,+(IgG 50-100U/ml)为轻度敏感,++(IgG 100-200 U/ml)为中度敏感,+++(IgG>200 U/ml)为高度敏感。三、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比较415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 阳性率分别为75.18%和0.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最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大米、大豆、玉米、虾、小麦、西红柿、鳕鱼、蘑菇、螃蟹、鸡肉、猪肉、牛肉;对照组尚未发现引起不耐受的食物。2、415例湿疹患者全部阴性者103例,一项食物不耐受者127例,两项者81例,对3种食物不耐受者为33例,4种食物不耐受者为23例,对5种食物不耐受者为18例,对6种食物不耐受及以上者为30例。312例食物不耐受阳性患者按等级分布结果,轻度者占48.02%,中度者占26.56%,重度者占25.42%。3、湿疹病人按年龄分组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比较0-19岁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为92.45%,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年龄组间比较仅20-34岁组和50-85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除玉米、蛋清/蛋黄、牛奶、小麦外,此次检测的其余食物IgG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性别患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及随访结果:A组、B组和C组湿疹患者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8%、85%和72%。A组和B组及C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苏州地区湿疹与食物不耐受存在关联性,14项不耐受食物中以蛋清/蛋黄阳性率最高。14项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以多种食物不耐受居多。14项食物不耐受阳性湿疹患者以轻度不耐受为主。2、年龄是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的一大影响因素,特别是0-19岁的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并且20-34岁的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要明显高于50-85岁的湿疹患者。然而性别和季节分布对于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影响不大。3、饮食控制与药物联合应用组对湿疹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单用药物组或单纯饮食控制组。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进行饮食调整联合药物应用对湿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