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北起狼山-大青山,南抵大小罗山、白于山北麓,东临黄河,西至贺兰山、乌兰布和沙漠。研究区内共有7个地形地貌区,分别是河套平原地区、库布齐沙漠带、西部桌子山、毛乌素沙地、宁夏平原部分地区、黄土丘陵区以及高原中西部干燥剥蚀的高原和丘陵。历史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是游牧与农耕民族交替控制的区域,秦汉时期伴随着帝国各项制度的完善以及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不同等级的行政治所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然东汉政权的衰弱又导致了一些城市的荒废和消失。由此,本文以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县级以上治所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历史与考古文献,探索区域城市兴衰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继而分析引起区域城市演变规律的影响因素。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论述研究区秦汉时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人文地理环境主要论述秦汉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政区沿革和秦汉时期研究区的民族关系。第二部分概述了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城市发展情况。先后论述秦朝研究区城市的兴起、西汉研究区城市的发展和东汉研究区城市的衰落。第三部分分析了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城市时空分布特征。在总结研究区城市空间分布和地理分布情况后,探究研究区城市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城市分布规律的因素。第四部分以研究区的具体城址为例,分析研究区城市外部形态及影响因素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五部分是本文结论,并在文章的最后对研究区城址的现状和保护做了简要探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认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城市具有如下特征: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城市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秦至两汉城市的空间演进过程呈现出由东向西的推进向由西至东内缩的转变过程。研究区中,经过考证的秦代郡级城市3座,县级城市11座,集中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和河套平原,以土默川平原最为集中;西汉初年基本延续秦代状况,而西汉武帝以后,郡级城市4座,县级城市43座。本区各地貌单元城市均有增加,尤以河套平原、黄土丘陵、宁夏平原地区城市增张迅速。东汉郡级城市4座,县级城市26座,河套平原区和黄土丘陵区城市分布密集。总体而言,本区城市地貌单元差异体现在:平原、河谷地带密集分布,高原地区相对稀疏,自然环境指向凸出。研究区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城市的外部形状有两种,一种是规则的方形城,一种是不规则型。而平面组合形式有单城和联合型城两种,其中联合型城分为并列相连式和两城相套式。郡级和县级城市在规模上存在差异,郡级城市的面积一般大于县级城市。但城内空间结构基本一致,城内基础设施相差不大。在研究区城市空间影响因素方面:城市所处地形地貌、周边的水源以及中央王朝的移民政策、北方民族的压力都会对研究区城市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城市城市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则会受到城市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源、风向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行政级别和城市功能作用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