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是世界上灾害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给城市带来财富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城市发生灾害的几率。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防震减灾性规划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是国家人才的储备库,年轻人集中密度最高的地方,作为灾害发生时脆弱的地带之一,是社会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同时,高校作为城市中拥有大量开放空间和较为完善基础设施的公共机构,是不可替代的防灾避难场所。因此,本研究提出“防灾校园”的概念,将防灾避难设计融入到校园规划中。这不仅可以为校内师生提供灾害时的安置点,还可以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防灾避难的场所,乃至在整个城市的灾害预防及避难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来探讨高校校园的防震减灾规划:第一部分,对地震灾害、避难疏散、防灾性规划等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调查地点和所用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说明;第三部分,通过避难疏散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问交流的结果,对人们在校园内发生震灾时的避难行为心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第四部分,首先分析高校校园在防灾避难中所起的作用,提出“防灾校园”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校园防震减灾规划的原则,最后从校园的选址、道路系统的设计、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建筑规划、水体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校园防灾性规划中各要素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运用GIS技术,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其校区的建筑分布、人口分布、避难场地分布及服务半径、公共设施分布、道路系统分布及最优避难路径的选择等空间状况的研究,发现其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造建议与策略;第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本课题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