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属于蜱螨目(Arachnoidea)叶螨科(Tetranychidae)叶螨属(Tetranychus Dufour),体型较微小,广泛分布在农田、果树和温室作物上,是一种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世界性害虫。长期的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也使朱砂叶螨的抗药性日益加重。姜黄(Curcuma longa L.)属于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从姜黄中提取出的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的杀螨活性,而且不同的姜黄素衍生物的杀螨活性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姜黄素对螨类体壁作用的机理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实验研究了姜黄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及对其体壁的穿透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姜黄素对朱砂叶螨后的致毒症状与阿维菌素有相似之处。测定了姜黄素、东莨菪内酯、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姜黄素、东莨菪内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和螺螨酯对朱砂叶螨的48hLC50分别为3055.85、1886.40、0.0095、0.955和661.20mg/L;通过对朱砂叶螨致毒症状的观察得出,姜黄素处理朱砂叶螨后其头部不停扭动,0-24h足部每秒平均摆动2-3下,运动较兴奋,一次运动持续时间平均可达50-60s,平均每次运动间隔5-6s,24h后头部、足上出现丝状物,运动频率逐渐减少。72h后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部分尾部出现拉稀现象,螨体明显皱缩,颜色变深,96h后处于静止状态,体色逐渐发黑,头部进一步萎缩,直至死亡。姜黄素和神经毒剂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具有相似之处。2.姜黄素能显著影响朱砂叶螨的形态变化和水分损失。用各药剂的48 h LC5o浓度处理朱砂叶螨后,在形态变化上,经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处理后其体长皱缩率在72h分别为23.17%、19.46%,在168h分别为35.94%、35.79%,与其他药剂和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水分损失上,螺螨酯、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处理后朱砂叶螨的水分损失率在96h时分别为66.67%、72.59%、69.27%,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研究证明姜黄素能够明显地影响朱砂叶螨的形态与体内水分含量,在水分损失方面姜黄素与生长调节剂螺螨酯相似,其作用机理有待于下一步研究。3.姜黄素对朱砂叶螨体壁的穿透率在31℃,24h达到最大为2.253%。稳定性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8h内姜黄素在人工培养箱中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80%,光照强度150001x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48h内姜黄素较稳定,不会降解。体壁穿透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了姜黄素喷雾处理对朱砂叶螨体壁穿透的浓度和温度效应。在浓度实验中,分别用1.25、2.50和5.00mg/mL姜黄素对朱砂叶螨进行喷雾处理,在25℃人工智能培养箱中培养;在温度实验中,用2.50mg/mL姜黄素对朱砂叶螨进行处理,分别于22、25、28、31和34℃培养。两组实验都分别在0、3、6、12、24、36和48h提取各处理后的朱砂叶螨体液,检测体液中的姜黄素,并折算出其对体壁的穿透率。结果表明,浓度上,25℃姜黄素浓度为1.25、2.5和5.0mg/mL时,在3-36h之间,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穿透率逐渐增加,处理浓度为5.00mg/mL最大,为1.785%。温度上,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穿透率先升高后降低,31℃时达到最大,为2.253%。在时间上,24h前体液中的姜黄素含量逐渐增大,24h穿透率达到最大,为2.253%,24h后穿透率逐渐下降。结合姜黄素稳定性实验结果,24h后穿透率下降的原因跟朱砂叶螨体内酶系的代谢等有关,与姜黄素自身降解无关,但具体的靶标酶及机制还需要通过相关实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