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是在1991年日本S.Iijima首次发现的。作为一种新的准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它的电学性能在研制和开发纳米器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成为国际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制备碳纳米管的过程中会有拓扑缺陷(5/7)产生,从而可形成各种‘结’,本文旨在研究含有拓扑缺陷对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 本文首先在紧束缚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Su-Schriffer-Heeger(SSH)模型,在实空间研究了在完整的“zigzag”碳纳米管中引入不同分布不同排列的五边形-七边形拓扑缺陷对(5/7)所形成的各种‘结’的电学性能。计算了在碳纳米管中分别引入5/7,5/6/7,5/6/6/7拓扑缺陷所构成的(9,0)-(8,0),(9,0)-(7,0)和(9,0)-(6,0)三种系统和沿周长方向并排引入两个五边形-七边形拓扑缺陷对所形成(9,0)-(9,0),(8,0)-(8,0)系统的电子结构和电子态密度。在此基础上,计入系统的库仑相互作用,并对电子关联相互作用采用了Hartree—Fork自洽场近似下,研究了电子关联对碳纳米管电学性能的影响。另外,在波矢空间,我们计算了在考虑次近邻电子跃迁作用下,理想锯齿型碳纳米管(9,0)和(10,0)电子结构及电子态密度。 研究表明,这些五边形和七边形拓扑缺陷不仅改变碳管的直径,支配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学行为,而且随着拓扑缺陷在碳管中分布和排列方式的不同,碳管电学性能也明显不同。因此,可以研制出基于这些‘结’的不同的电子器件基元。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使得能带结构整体向能量高的方向移动,随着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强度U、V的增大,能带宽度逐渐拓宽,而能隙的变化大小取决于u、V的取值范围;另外,计入U、V使得电荷密度发生了重新分布,而且在缺陷及其周围格点上出现了束缚电荷;费米能级向能量升高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新的费米能级点出现了电子局域态。最后,在波矢空间,研究了次近邻电子跃迁对理想锯齿型碳纳米管(9,0)和(10,0)电子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次近邻电子跃迁使得总的能带宽度加宽,但是各能带的简并度不变,特别是金属型碳管(9,0)出现了能隙;根据参数t的不同,碳管(9,0)和(10,0)的能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现象说明,拓扑缺陷,电子-电子相互作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用,次近邻电子跃迁对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