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牦牛骨提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水提法制备牦牛骨提取物;采用CCK-8方法观察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增殖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体外细胞迁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定量分析,探讨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矿化和分化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等方法研究牦牛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牦牛骨提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水提法制备牦牛骨提取物;采用CCK-8方法观察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增殖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体外细胞迁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定量分析,探讨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矿化和分化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等方法研究牦牛骨提取物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建立其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在细胞层面和分子角度上示牦牛骨提取物健骨功效的生物学机制。采用高脂高糖诱导建立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通过牦牛骨提取物灌胃前后Micro CT(微型CT)、骨密度相关数值及HE染色结果的比较,探究动物水平上,牦牛骨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治疗机制。结果:1、CCK-8实验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在0.5mg/ml至3.5mg/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提取物浓度与细胞增殖能力正相关,且在1.5mg/ml时效果最佳。2、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显著提高了MC3T3-E1的迁移能力。3、茜素红染色实验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显著提高了MC3T3-E1的细胞外基质合成能力。4、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牦牛骨提取物处理后,MC3T3-E1的细胞钙化水平显著提高。5、通过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牦牛骨提取物的转录组数据库,与空白组相比,牦牛骨提取物处理组显著上调了102个基因,主要参与调节成骨细胞的增殖;显著下调44个基因,主要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骨密度、形态和功能。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调控成骨生物进程。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主要通过细胞代谢调节、信号通路调节、免疫系统进程调节、应激反应调节、生物进程调节、细胞组织成分的正调节、生殖增殖调节等实现对成骨细胞MC3T3的调控作用。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通过参与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anconi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MC3T3进行调控。在牦牛骨提取物的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部分正向调节细胞增殖的基因水平上调,包括P4ha2,Apln,Pgf,Ndrg1,Map3k1,Stc1和Adm;MC3T3-E1细胞中部分正向调节细胞分化的基因水平上调,包括Slc2a1,Fosl2,Ndrg2,Bnip3l,Ero1l,Gpr35,Edil3,Loxl2和Efna3;MC3T3-E1细胞中部分正向调节骨骼功能、维持骨骼形态的基因水平上调,包括P4ha1,Cd68,Chst11,Col12a1,Kbtbd11,Atp7b和Atp2b4;MC3T3-E1细胞中部分改善骨密度的基因水平上调,包括Hmox1,Pdk2,Serpine1,Pdk1和Cd248。6、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建立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应用牦牛骨连续灌胃饲养一个月后,取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股骨,采用三维微CT分析程序监测骨皮质参数,分析后我们发现,经牦牛骨提取物治疗后,模型大鼠股骨的松质骨密度比空白组明显降低;经过牦牛骨提取物治疗后的大鼠,治疗组股骨的松质骨密度比模型组明显提高;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组织比例、骨小梁连接度、骨小梁厚度均低于空白组,骨小梁离散度高于模型组;经牦牛骨提取物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股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组织比例、骨小梁连接度、骨小梁厚度均高于模型组,骨小梁离散度低于模型组。结果表明,牦牛骨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相关指标。HE染色分析,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可见骨髓腔相对较大,骨小梁较细;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可见骨髓腔相对较小骨小梁粗壮,形态结构完整,骨小梁表面可见单行排列的成骨细胞结论:牦牛骨提取物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ALP活性和钙化;同时,牦牛骨提取物可以参与调控成骨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巩固骨形态、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健骨的功效。此外,牦牛骨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SD大鼠的相关病理指标。这些发现加深了目前对牦牛骨提取物在骨中的调控作用的认识,为骨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以温肺补气通络为基点,以Nrf2/HO-1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观察肺纤维化小鼠血清或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炎症因子TGF-β1、IL-1β的影响、抗氧化相关因子ROS、抗氧化酶SOD、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影响以及Nrf2、HO-1、Keap1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温肺补气通络方防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为温肺补气通络方临床治疗间质
智慧城市是一种城市运营和管理方式,其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CIM)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平台,能够整合和分析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管理城市。CIM为了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模拟,需要对城市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和组织,其中多源三维模型数据和地理信息
类黄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研究表明花青素等类黄酮物质在植物抗氧化性、耐旱性、抵御UV-B伤害和病原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辣椒栽培面积200万公顷,位居蔬菜第一位。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辣椒果实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等,紫色辣椒的未成熟果中还含有大量花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紫色辣椒育种成为辣椒品种选育的新方向。目前紫色辣椒花色苷形成大多属于光
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满足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已被列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铀作为核能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可替代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陆地铀矿相比,海洋中含有丰富的铀资源,是陆地铀矿的近千倍。另外,相对于陆地铀矿的开采,海水中铀的提取过程更为环境友好化,因此,海水提铀被认为是回报率较高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核燃料资源研发项目,对我国清洁能源的持续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海南哈密瓜以设施吊蔓栽培为主,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固定瓜蔓。哈密瓜收获后,混有塑料的藤蔓若不能合理处置可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随着哈密瓜产量增加,对上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研究日趋紧迫,而近年兴起的生物质热解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以废弃的哈密瓜藤蔓及其吊蔓绳为原料,制备二者共热解生物炭,借助元素分析、BET、XRD、FTIR、SEM-EDS等技术手段,分析原料混合比例以及制备温度对共热解生
油棕是最高效的产油作物之一,其中果皮组织中积累了约90%的棕榈油,为目前所报道的含油量最高的植物组织类型。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而高含量的饱和脂肪酸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因油棕果实发育周期长、油脂积累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局限性,使其在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筛选及鉴定与调控油棕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EgDGAT1)相关的转录因子,探究影响油棕中果皮油脂积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月的交替,漫长的生命历程为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打上了节律的烙印。在生物适应性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时钟体系伴随着生命的起始渗入到机体的方方面面,周期性的转录调控机制保证机体能实时协调外界的环境变化。植物生长中的萌发、开花和结实等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都离不开物质的基础支撑,但是关于节律系统对代谢水平的作用影响仍缺少全面的认知。而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对籽粒和产量有密
辣椒(Capsicum spp.)起源于中南美洲,种质资源丰富;我国辣椒年播种面积3000多万亩,位居蔬菜首位。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是辣椒属中的一个重要栽培种,由于辣度高、耐热强、风味突出,该栽培种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两份中国辣椒特色种质为主要研究材料,聚焦分子育种中重要性状(离体再生能力、杂种优势表现力和果实颜色),开展分子解析和果实颜色的遗传改良,为
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被列入国家治理计划。尽管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极大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石漠化恢复,但仍存在植被恢复缓慢等问题,成为制约生态修复的瓶颈。氮是陆地生态系统主要限制性养分元素,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氮供应能力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生产力、稳定性和功能。明确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供氮能力与植物氮获取策略的相互关系,对于岩溶石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