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选取克山县典型黑土区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以及平衡施肥的方式为研究方法来研究适宜坡耕地黑土的耕作方式、施肥方式。首先以保护性耕作方式与施加有机肥的方式相结合共设旋耕、秸秆还田、超深松、秸秆还田+牛粪、超深松+牛粪5个处理,各处理均施加等量的N、P、K肥料以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与施加有机肥的方式对坡耕地土壤生物学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坡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中秸秆还田处理的坡耕地土壤的水分含量相对地高于其它各处理,且在玉米生长周期的前期、中期土壤的保水效果最为显著。玉米生长周期的中期、后期常规处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均小于各耕作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后坡耕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拥有较为显著地增加。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降低坡耕地士壤上下层的温差,但因苗期阳光辐射受到还田在地表的秸秆阻挡而导致坡耕地十壤的温度的偏低,致使出苗率的下降。另外,坡耕地土壤化学性状也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方式的影响:在整个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坡耕地土壤中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 AN)的含量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对种植玉米前后的坡耕地士壤中AN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处理土壤中,AN的含量在种植玉米后降低,而其它各耕作处理土壤中AN的含量拥有着不同程度地升高。经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处理后的土壤中拥有最高含量的AN;土壤中速效P经不同的耕作处理后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走势;秸秆还田可显著地增加土壤中速效P的含量;土壤速效K含量在降雨量较大的时期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地高于常规处理的土壤中速效K的含量;而降雨量较小时各处理间土壤中速效K的含量差异性并不显著。当玉米成熟后,土壤中速效K的含量总体变化并不明显;超深松处理略高于其它处理。施加有机肥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的含量。施加有机肥料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并不显著,但由于施加有机肥的时间较短而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施加有机肥料对坡耕地土壤之理化性质的影响的长期效果,所以需进一步的长期定位试验来调查施加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玉米平衡施肥实验测产结果显示:在(optimum fertilizer treatment, OPT),其次是OPT减氮处理较其它处理表现较好,表明土壤中氮的含量较多,减氮处理对玉米的影响不大。在各个处理中OPT减钾处理表现最差,与OPT处理相比较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大豆平衡施肥中最佳施肥方案处理较其它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次是最佳施肥方案减硼处理也表现良好,说明土壤中硼元素的含量并不缺乏,表现最差的是最佳施肥方案减钾,在5%水平下和最佳施肥方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它处理表现不显著。对以上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方式中秸秆还田处理能够较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其产量比较低,所以经济效益较差;在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施加有机肥料可达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目的,但因其投入的增加,所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经济效益;秸秆还田和施加有机肥的长期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玉米及大豆平衡施肥实验各项指标中以最佳施肥方案处理表现为最佳,其产值分别为:473公斤/亩、128.75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