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岩石弹塑性损伤细观破坏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及岩石破坏机制和损伤-渗流耦合的研究是解决并进而控制重大工程灾害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从细观到宏观尺度上认知混凝土及岩石破坏规律。虽然众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与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由于混凝土及岩石破坏机制的复杂性,如何将混凝土及岩石内部赋存的裂纹或缺陷的演化、相互作用与宏观变形和失效联系起来以及清晰模拟裂纹扩展破坏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针对这两个课题,基于弹塑性损伤理论和细观力学理论,提出了单元消去法模拟裂纹扩展和混凝土四相复合材料模型,研究混凝土及岩石破坏问题和损伤.渗流耦合破坏机理。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混凝土及岩石细观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包括骨料投放、数值方法和所使用本构方程等问题;阐述了应力.渗流耦合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的研究不足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介绍了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几种计算夹杂复合材料等效模量的方法,推导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混凝土等效模量的计算方法,做了该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分析,证明了该方法计算混凝土等效模量的合理性。 3、从应变空间出发,导出混凝土及岩石弹塑性损伤增量形式本构方程;结合热力学定律导出该本构方程,保证了推导的正确性;建立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有限元格式,为后文的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4、在混凝土视为骨料、砂浆和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随机微缺陷方程,将随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原始缺陷看作—相材料反映在混凝土数值模型中,建立了混凝土四相复合材料数值模型;提出单元消去技术,清晰模拟了裂纹扩展的整个过程;研究了二维及三维混凝土、岩石弹塑性损伤细观破坏问题,并与有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做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所建细观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5、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了细观尺度下三维混凝土及岩石弹塑性损伤破坏并行计算,加速效率分析表明:随着处理器个数增加,加速比随之提高;该并行算法的实现为在实际水利工程中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和随机夹杂理论推导双轴拉伸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并与有关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该本构方程的正确性。 6、从细观尺度出发,建立了混凝土及岩石弹塑性损伤-渗流耦合模型;对二维混凝土四相复合材料模型的损伤-渗流耦合破坏进行了研究;从唯象和细观角度分别研究岩石孔隙水压作用下的耦合破裂机理;对比研究了二维及三维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细观损伤-渗流耦合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海洋复合波纹柔性管道是海洋工程装备中油气传输的“血管”,是进行深远海油气开发的关键装备之一。针对我国南海极其复杂的海洋环境,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是南海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展成就无与伦比,但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问题高度集中,雾霾并吞湛蓝天空,PM2.5日益威胁人们身体康健。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碧海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种系统中的广泛运用,对以柴油发电机为主体的智能电站各电参数进行快速准确分析特别是对谐波成分进行分析也变得可行。现在对于计算电参量有的算法是以输入信号为纯正弦假设导出的,如果输入信号含有谐波时,当然存在误差。如半波积分法和Mann—Morrison导数算法。还有的算法将谐波信号虑除,用基波结果来代替含有谐波的情况下的实际计算结果,误差也十分明显。本文介绍了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日渐萎缩的传统化石能源以及环境问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已经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光伏电池模型、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并网逆变控制技术以及复合储能技术等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问题。首先,本文建立光伏电池模型,获得光伏电池在不同光照和温度下准确的P-V和P-I特性曲线。分析各种环境变量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以及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
学位
由于电力系统负荷的不断变化,导致了电网频率的波动,根据电网频率偏离50Hz的方向和数值来不断地调节水轮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维持机组的转速(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维持机组转速在额定转速附近,满足电网一次调频要求;完成调度下达的功率指令,调节水轮机组有功功率,满足电网二次调频(AGC)要求;完成机组开机、停机、紧急停机等控制任务;执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调节及控制指令。是现代水轮机调节的基本任务。本文以乌
生物软组织力学性能是力学、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脑组织是人体中最神奇,同时又是最软、最脆弱的器官。由于撞击引起的外伤性脑损伤是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的主要
本文结合石家庄电网的运行工况,在四方公司成熟的CSS-100BE硬件平台基础上,研究开发了110kV电网远方互投装置。首先,分析了远方互投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说明了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变电站实际的接线方式,提出了远方互投系统的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的联络方式研究了远方互投系统的控制策略;再次,根据备自投的设计原则和现场控制要求,对装置进行了功能分析,构建了装置的硬件平台,开发了装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