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液氮辅助破岩可望用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及地热储层钻完井效率。液氮接触储层岩石后可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导致岩石表面的温度骤降并引起拉伸热应力。基于液氮辅助油气井钻井压裂的工程背景,对液氮与岩石间的传热规律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石材料的物性特征对液氮深冷淬火传热的影响。基于传热实验结果,模拟分析了岩石表面及内部的热应力演化特征。首先对现有的反传热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准确计算液氮深冷淬火实验中岩石表面的温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51725404); 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BJJWZYJH01201911414038);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B1704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氮辅助破岩可望用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及地热储层钻完井效率。液氮接触储层岩石后可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导致岩石表面的温度骤降并引起拉伸热应力。基于液氮辅助油气井钻井压裂的工程背景,对液氮与岩石间的传热规律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石材料的物性特征对液氮深冷淬火传热的影响。基于传热实验结果,模拟分析了岩石表面及内部的热应力演化特征。首先对现有的反传热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准确计算液氮深冷淬火实验中岩石表面的温度和热流密度变化。通过引入未来时间步和最小二乘优化的思想,显著提高了传统空间推进算法的反演精度。新算法可准确计算液氮淬火岩石表面的温度及热流密度,并且在选取未来时间步数方面更为灵活,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可将反演精度提高90倍以上。开展了液氮深冷淬火砂岩、页岩和花岗岩3种岩样的传热实验,通过粗砂纸打磨、砂粒覆盖和凹槽刻痕等方式改变岩样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岩石材料相较于金属铜可显著提高淬火的莱顿佛洛斯特(LFP)温度,增幅最高达130K;岩石表面的微观多孔特征和低导热性质是LFP温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砂粒覆盖和凹槽刻痕结构可进一步强化淬火传热速率,表现为蒸气层的稳定性降低,热流密度增大。进一步开展了液氮淬火岩石表面的可视化实验,并对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液氮对圆柱岩样的润湿首先从两端部开始,随后向中部扩展;下部淬火前缘的传热强度比上部淬火前缘高2.7-4.2倍;竖直放置的岩样表面其膜态沸腾热流密度约为水平放置的2倍,热流密度峰值为水平放置时的1.4-2.2倍。在静置液氮浴淬火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液氮射流冷却岩石表面的传热特征,射流压力范围为1.4-2.4MPa,喷距范围为3-5cm,喷嘴出口雷诺数范围为3×105-4×105。结果表明:在岩石表面的射流驻点区域不存在膜态沸腾,液氮射流直接润湿驻点位置;液氮射流的热流密度峰值最大为2.4×105W/m2,显著高于静置液氮浴淬火的热流峰值。射流压力和喷距参数对热流密度峰值无影响,对淬火前缘的扩展速度有明显影响,射流压力越大、喷距越小则前缘的扩展速度越快,增幅达80%。数值模拟研究了液氮淬火条件下岩石内部的热应力分布特性,模型的边界条件取自淬火传热实验结果。液氮的膜态沸腾对热应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膜态沸腾前后热应力可相差3倍以上;对于竖直的圆柱岩样,最大热应力位于淬火前缘位置处;液氮射流条件下,热应力最大值约为6MPa,高于静置液氮浴淬火引起的热应力。研究结果为液氮辅助钻井压裂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揭示了岩石材料自身性质对淬火传热LFP温度的影响机制,可望为淬火传热强化技术提供新的表面改性和调制思路。
其他文献
油气水分布关系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气水关系复杂区的致密砂岩气藏,强非均质性低孔低渗储层中赋存两种不同相态的流体,分布规律通常十分复杂,而表征储层中气体分布的难度通常较大,因此,开展地层水的分布规律研究可以作为获取天然气分布情况的重要手段。天环北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低,山1-盒8段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气藏气水关系十分复杂,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工作
层序的旋回变化是构造、气候和海/湖平面等外部作用因素的综合响应。前人的研究工作大量探讨了海/湖平面变化在层序演化中的控制作用,这些研究通常假定构造沉降为均一稳定的常量。实际上,构造作用是三维空间上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场,它既与气候变化一起控制着上游流域盆地的剥蚀率(沉积物产量)同时也与湖平面变化一起控制着盆地的可容空间变化。在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体的海相盆地中,这种假设是合理的,但是对于经历多期次复杂构
冲积扇作为盆地边缘重要的沉积体系,其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对于分析盆地构造活动、物源变迁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其粗粒沉积体也可成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类型。但目前国际上有关冲积扇的分类仍存在争议,且冲积扇因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复杂而难以用统一的沉积模式来表征其内部沉积单元和演化过程。因此需针对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扇体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和沉积模式的建立。据此,本论文以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
随着油气需求量的增加,致密油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油藏相比,新疆吉木萨尔致密油藏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埋藏深、高温高压、孔隙结构复杂、弹性开采规律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弹性开采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含量高,后期注水开发难度大、效果差;CO2吞吐、N2吞吐能高效提高低渗、特低渗透油藏采出程度,但能否有效提高致密油储层采出程度尚需研究。因此,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开展致密储层弹性开
时频分析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关键技术。地震信号作为典型的非平稳信号,通过时频分析进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获取地下储层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地震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以时频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时频分析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重要环节中的应用。初至自动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静校正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建立等后续地震资料处理的成败。地震勘探正向全方位、高密度、多维多分量、高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后期存在原油流动性差、近井周围能量低等问题,利用常规热采难以实现良好的增油效果,研究稠油冷采化学吞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胜利油田孤岛稠油,以乳化不稳定系数、油膜收缩速率、界面张力为指标,通过评价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和剥离能力,构建形成稠油冷采化学吞吐体系,并通过室内物模实验评价了化学吞吐体系对稠油的吞吐效果。结果表明:长链烷基甜菜碱CBT对稠油具有优异的乳化
燃气轮机以其运行效率高、单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电力、机械驱动等众多领域。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中,燃驱压缩机组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当地电网负荷,是电力供应欠发达地区的首选动力设备。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叶片积垢、叶片磨损、叶顶间隙增加和喷嘴积碳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各部件气路性能的衰退。在气路性能衰退的早期阶段,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循环效率会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的气水分布关系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因此研究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对于指导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微米CT和非常规油气运移聚集模
新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层,其地质储量高,经济价值大,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对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一直存在着对于裂缝性火山岩储层的开发难题,如准噶尔盆地裂缝性火山岩储层厚度普遍较大,天然裂缝广泛分布,天然裂缝系统对岩性影响较大,国内外针对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技术可借鉴经验少;对火山岩储层人工裂缝起裂和延伸的机理认识不清,缺乏火山岩储层压裂设计优
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一直是业界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内油田生产开发条件的日益严苛。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成效显著、绿色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油田来说,虽然CO2注入地层后会溶于地层水形成H2CO3,对储层具有酸化的作用,但是其一次解离形成的HCO3-与二次解离形成的CO32-会与地层水中的成垢离子反应生成无机盐沉淀,导致储层孔隙的堵塞,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因此,对CO2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