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至唐代的咏侠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是我国古典诗歌题材门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在从事唐前及唐代的诗歌研究和侠文化、武侠小说的研究,但在前85年,学术界对唐前及唐代咏侠诗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8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咏侠诗,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咏侠诗的产生、先秦到唐代咏侠诗的思想艺术特征、曹植和李白的咏侠诗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不乏独到的见解。但是,在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在充分关注先秦到唐代全部咏侠诗,并全面把握20世纪以来咏侠诗研究史的前提下,对唐前及唐代咏侠诗进行系统的探讨。全文共约6万字,主要讨论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其一,对学术界现存有关咏“侠”题材的诗歌的界定进行辨析,并对先秦至唐代侠的历史发展作简要梳理,认定凡是以“侠”为主要表现对象或主要表达世人对“侠”的态度以及作者对“侠”的评价的诗歌都是咏侠诗。 其二,对先秦至唐代咏侠诗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作分析。先秦汉魏时期的咏侠歌谣与时谚具备了咏侠诗的基本特征,是咏侠诗的雏形;魏晋时期出现的文人咏侠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独立不羁的个性。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的转型期,一方面表现了上层社会的浮华生活,同时表现了文人的怀才不遇和他们对命运的思考。在艺术特征方面魏晋南北朝表现出了一致性,即激昂刚健的诗风和抒情成分的增多。隋代咏侠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征方面都有向魏晋时期回归的趋势。 其三,唐代是一个高扬个性主义的时代,与侠客独立特行的精神相吻合,显示了唐人高度自信的人格特征;通过行侠仗义或者在疆场建功立业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可以成为唐代士子的进身之资,同时文人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仍然要看其政治命运如何,因此有些咏侠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在唐代,文人们对社会的关怀已经超越了个人建功立业和怀才不遇的局限,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由于“侠”意识本身的复杂性与唐代开放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咏侠诗中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当然强大的国势也为一部分贵族子弟的游乐生活创造了条件,成为一部分咏侠诗描写的对象,但这部分诗歌并非南北朝浮靡生活的再现。 其四,唐代咏侠诗的艺术特征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咏侠诗的不同在于其劲健的风格,尤其注重凸现侠的内在品质,而且诗人运用“众星拱月”式的渲染手法、用典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手法从多个方面对“侠”进行描述,而不单单是从一个方面进行说明,使侠客形象极富有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