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逐步完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明显加快,乡村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广大村民利益诉求日益广泛,给传统的基层乡村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和主战场。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西藏共有常住人口312.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8.05万人,占总人口的76.29%;乡村户数53.98万户;村(居)民委员会5464个。可见,乡村治理在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仍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11年10月开始,西藏在全区开展干部驻村工作。驻村工作开展以来,2万多名各级干部进驻全区5464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良好成效。但驻村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也给西藏的基层治理,特别是乡村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问题。本文基于强基惠民政策的实施给西藏的乡村治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开展对西藏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从理论角度讲,强基惠民活动的开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传统乡村治理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但应当看到,这种创新实践方式在给西藏的乡村治理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原有的治理模式造成了冲击。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西藏强基惠民政策在建强基层组织、密切干群关系、完善公共服务、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强基惠民政策在给农牧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该加大力度有效地调动农牧民群众自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乡村的能动性,上下结合地推进西藏乡村治理的进程。本文提出了诸如发挥宗教作用、革新行政技术、优化教育结构、健全基础设施、形成经济支柱、转移劳动力等一系列措施改进和完善强基惠民政策,进一步优化西藏乡村治理的思路和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强基惠民政策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西藏乡村一定会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治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