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进行传播的黄病毒,最早发现于非洲,随后传播至亚洲、美洲等地区。近来在巴西爆发的寨卡疫情中,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小颅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其他发育缺陷有关。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后出现了许多疑似小颅畸形的新生儿病例,随后在胎儿脑组织及羊水中发现了寨卡病毒颗粒,体外实验中发现寨卡病毒可感染神经干细胞,然而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寨卡病毒感染诱发了小颅畸形,其作用机制也不清楚,目前临床上也没有任何有效的药物可用于防治寨卡病毒感染。本文采用颅内注射技术研究了寨卡病毒感染对胎鼠大脑发育的影响及潜在的致病机理,并针对寨卡病毒感染进行了相关药物疗效鉴定。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寨卡病毒感染可直接导致胎鼠小颅畸形。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主要感染室管膜区/亚室管膜区的多种神经前体细胞,影响大脑皮层的发育。室管膜区/亚室管膜区以及皮质板区厚度明显变薄,这暗示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出现问题。进一步通过Pax6、Sox2和pHH3等分子标记物免疫染色,结合BrdU标记分析发现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神经前体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增殖减少,在大脑皮层区,尤其是皮质板区出现大量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胎鼠的大脑明显减小。 进一步利用该小颅畸形动物模型进行了相关药物的疗效检测,发现25-羟基胆固醇或康复期血清都能够有效地抑制寨卡病毒感染,使得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等趋于正常,胎鼠大脑大小与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接近未感染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神经前体细胞,影响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导致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诱发小颅畸形。25-羟基胆固醇或康复期血清可以有效地挽救这种表型,为寨卡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