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殖健康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系指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有关的所有方面处于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幸福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没有疾病和病症。作为我国人口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年女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知情的生殖健康行为选择不仅对其生殖健康本身而且对其身心所造成的生理、心理等诸方面的影响将比同年龄阶段的异性大得多——不安全性行为、未婚少女意外妊娠等对女大学生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已经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学术界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相关研究多着眼于生物医学视角和政策性的计划生育工作对策模式,集中探讨如何用医学技术解决生殖健康的问题,而在事实上忽视了相关问题的社会因素,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这一客观事实的启发,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高校为研究地点,从社会学专业视角出发,采取问卷法、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深入了解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社会整体范围出发,深入社会个体所处的各个子系统中,探究引致该群体生殖健康问题的各类社会因素,并最终提出可行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促进策略,以期切实保障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权利。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女大学生月经期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情况基本良好,生殖内分泌疾病与妇科炎症性疾病是困扰女大学生的主要妇科疾病。再者,女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女性贞操的态度总体比较宽容,但发生性行为时缺乏必要的个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利于防止和减少人工流产以及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隐患的发生。最后,女大学生对避孕等相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其获取避孕与生殖知识的主要渠道分别是网络、科普读物和报刊杂志,并且多数女大学生对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有强烈的需求。
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问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女大学生生殖健康问题的出现是微观系统、居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观系统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不良卫生习惯、低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性行为以及个体社会压力;居间系统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学校教育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不足以及同辈群体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乃至行为模仿等;外部系统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既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不足以及非正规医疗机构的“社会性责任缺失”;宏观系统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性知识匮乏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公共政策价值目标中的性别意识的缺乏。
解决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问题,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就微观系统而言,主要是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消除生殖健康生理隐患;提高个体生殖健康相关认知水平以实现知情、正确的行为选择以及克服社会压力,消除生殖健康心理隐患。就居间系统而言,主要是提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家庭责任,深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学校责任以及加强同伴教育。就外部系统而言,主要是完善既有大学生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以及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就宏观系统而言,主要是全社会倡导科学、健康的性文化,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