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为我国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有助于传播华夏的古老文明。“信”是儒家“五常”中的道德范畴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诚信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的精神实质,而且可以为研究现实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提供另类理论视角。本文依次以《尚书》《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等七部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降,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思想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企图从中找寻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与规律。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尚书》与《诗经》的诚信思想内容及其特色,企图找寻前孔子时代的诚信思想发展轨迹。本文认为,《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探讨法律与诚信思想关系的历史文献之一,文中所述严格司法程序、严惩违法狱官等法律思想与诚信思想极具现实意义。同时,《尚书》其他篇章所述专设纳言之官、选拔正直之士担任职务、严惩腐败官员等措施体现了上古三代我国先民对诚信品行的重视和对其价值的理解。《诗经》运用艺术的手段,透视出西周至春秋的诚信民俗与诚信观念,反映出其浓厚的宗教和政治色彩。这两部经典成为儒家诚信思想的源头。 第二章论述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作为个人私德,《论语》认为人应该“主忠信,行笃敬”,对“信”德的要求就像对待信仰,几乎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作为社会性公德,为了维持社会的秩序与稳定,《论语》又提出为“长者讳”的思想,以维护社会政治核心的权威。这看似矛盾的诚信观,其实正孕育着《论语》诚信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思想原则的萌芽,一个对诚信行为的评价标准。“孝”是《论语》诚信思想体系的重要价值标准,而维持华夏民族生存是其终极价值标准。虽然《论语》诚信思想散见于片言只语之中,缺乏完整的体系,诚信原则处于萌芽状态,但其“民无信不立”的政治诚信思想以及其萌芽中的诚信思想原则,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第三章论述了《大学》《中庸》的诚信思想。《大学》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儒家诚信思想的作品,在传统的“为民父母”政治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修身以诚为本,治国以修身为本的治国理念和自我培育与上行下效的诚信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