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领域的合作俨然将世界融合为一个"地球村"。与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相比,文化的交流相对滞后。尤其在翻译领域,中国文学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面临困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承载词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往往起了阻碍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交流,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成为一个亟需专研的课题,难度极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宏观战略指导下,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将中国名著译介到英语国家的实践中,中国组织了大量的翻译专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实际效果甚微,只有很少的一些作品在国外出版。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问题在于国内译者对待翻译的认识有些偏颇。而功能对等理论,尽管在中国译界已经讨论了许多年,将会为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提供一个更新的研究视角。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本土作家,莫言凭借其作品的外语译本获得国际声望。这些作品的译本,尤其是英语译本受到了西方世界读者的认可。在众多作品中,《檀香刑》作为一部历史巨作,其浓重的文化色彩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本文开篇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结构,对莫言英译作品和文化承载词的研究状况做了详尽的回顾。其次,详细的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包括它的发展及产生功能对等的一些原则。再次,将《檀香刑》中出现的文化承载词语分为五类,对于《檀香刑》中出现的每一类文化承载词归纳、分类、总结,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研究。大量的实例为每一类文化承载词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作者详尽分析了这些文化承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旨在通过分析,探究功能对等理论的适用性,总结文化承载词语的成功翻译经验,为译者日后的翻译活动提供参考,并且对当前文学作品翻译的困境提出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