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道路的利用强度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和轮胎磨损等过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导致了路域土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不同植被带、不同利用强度道路路域表层土壤和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重金属Zn、Pb、Cu和Ni的含量及其变化,评价了路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如下:
1.Zn、Pb和Cu是道路污染重金属,在利用程度强的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道路,以及暗针叶林和苔原带路域50m范围土壤中Zn积累明显。在利用程度强的阔叶红松林道路、环区针叶林道路,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三种植被下旅游道路路域50m范围土壤中Pb积累明显。在环区针叶林道路,暗针叶林和苔原带道路域范围土壤Cu积累明显。保护区内道路没有产生明显的Ni污染。
2.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植被下道路旁50m范围内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不同。利用程度强的阔叶红松林路域40-50m范围土壤Zn含量高于0-40m范围;岳桦林带路域50m范围,土壤Zn含量在4m和28m附近含量较高。苔原带路域4m和12m处土壤Zn的含量大于其它位置。在阔叶林下道路域50m范围土壤Pb的主要积累范围在10-30m,在针叶林下主要集中在20-40 m,在岳桦林下路域0-50 m范围积累都很明显,苔原带下,没有明显的最大值。
3.除阔叶红松林带利用程度弱的道路外,其它路段路域土壤Zn平均含量都达到轻度污染级别。山门内所有路段路域土壤Pb平均含量都达到了轻度污染级别。
4.岳桦林带和苔原带路域苔藓植物对道路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优于阔叶红松林带,其中岳桦林带苔藓植物对Zn和Cu的富集作用强于苔原植被带,对Pb的富集能力则弱于苔原植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