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骧(1033—1105),字子骏,钱塘(今杭州)人。韦骧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文学上有一定的声名,现有文集十六卷,其中诗歌七卷,共一千一百六十五首,但一直以来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力图对韦骧的诗歌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考生平、编年谱入手,为其诗歌编年,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其所处社会文化、政治的大背景,对其诗歌创作的心态、风貌及其艺术成就进行研究、评价,以达到较为全面地展示其诗歌的真实面貌,为其在北宋诗坛上找到一个客观的立足点。韦骧成长于儒学全面复兴的范欧时代,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他,但是“庆历新政”、“熙宁变法”两次改革的失败及由此而来的激烈党争,挫伤了他的锐气,现实的残酷和仕途的不达,造成了其入世而超世的心态,使得他不得不转向对于内在生命价值的关注,对于淡泊平和、超然自适的心性的追求,完全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之中。韦骧一生仕途不顺达,长期在外地做官,频繁辗转于多个僻远之地,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各地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以雅趣来修养身心,因此其诗歌有一个围绕“雅”字建立起的意象群,如玉意象、云意象、竹意象、酒意象等,使其诗歌呈现出尚“雅”的审美风貌。韦骧诗歌尚“雅”的原因,与他的生命意识、仕宦经历以及时代风尚皆有关系。韦骧亦是以“自然”为其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并将“自然”作为其诗歌创作过程中从创作动因到诗歌选材、从诗歌结构到语言表达的基本准则和最佳方式,并将之以一贯注于其诗歌创作的始末。韦骧重视对前代诗人、诗作的学习和借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诗风的影响,其诗歌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同时,具有了宋诗化的某些特征,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他有相似命运和经历的处于文化边缘地带的中小诗人的诗歌创作面貌,因此,其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价值上都能为展现宋诗整体风貌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