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局部不可手术或复发直肠癌放疗同步羟基喜树碱工期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局部不可手术或局部复发直肠癌常规3个野等中心照射或三维适形放疗同步羟基喜树碱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Dose Limited Toxicity, 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 Dose, MTD)。材料和方法:2004—2007年间22例局部不可手术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入组研究。按照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用法分为1次/周用药组和2次/周用药组,剂量分别为6、8、10mg/m2和4、6、8、10mg/m2,从放疗开始同步经静脉注射。盆腔常规分割,总剂量50Gy,局部肿瘤部位序贯加量10~16Gy。>/3级非血液学和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HCPT的DLT。结果:2次/周用药组8例患者完成了2个水平剂量递增试验,其中4mg/m2组未出现DLT,6mg/m2组前3例出现1例DLT(3级腹泻)、追加3例后再次出现1例DLT(3级腹泻)。1次/周用药组14例患者完成了3个水平剂量递增试验,其中6mg/m2组未出现DLT,8mg/m2组前3例出现1例DLT(3级腹泻、放射性皮炎)、追加3例后未出现DLT,10mg/m2出现1例DLT(3级腹泻)、追加的第2例出现DLT(3级恶心)。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23%,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局部不可手术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放疗同步HCPT推荐每周8mg/m2,可1次或分为2次给与。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为3级腹泻、恶心和放射性皮炎。第二部分动态超声内镜预测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前、中、后测量绝对值与相对变化值预测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将病理诊断明确的Ⅱ/Ⅲ期直肠癌入组。行全盆腔放疗50Gy/25次/5周,同步给予卡培他滨1650mg/m2/天,联合奥沙利铂50mg/m2/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于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分别于同步放化疗前2周(EUSl)、同步放化疗中2周(EUS2)、结束后6-8周(手术前1-2周)(EUS3)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径值,计算疗中2周/疗前值比值(EUS2/EUS1)、疗后6-8周/疗前值比值(EUS3/EUS1),分析绝对值和相对值与病理反应分级、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的相关性。结果: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37完成治疗并获得同步放化疗前、疗中和疗后的腔镜数据。全组中位年龄54岁,男性20,女性17例。术后病理反应分级TRG1、TRG2、TRG3、TRG4和TRG5分别为21.6%、43.2%、32.5%、0%和0%。T降期率47.2%。EUS1、EUS2、EUS3测量肿瘤原发灶最大厚度中位值分别为13.1mm(5.7-41.2mm)、10.6mm (5.5-25.4mm)和8.8mm (4.3-12.6mm)。将上述变量应用SPSS软件统计,采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方法进行分析。肿瘤原发灶EUS2/EUSl与术后病理反应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74)。EUS3/EUS1与病理完全缓解率、术后病理反应分级相关(p=0.000、p=0.046),与降期无明显相关性(p=0.111)。EUS3最大厚度值与病理完全缓解率相关(p=0.010),与术后病理反应分级、降期率无明显相关(p=0.244、p=0.242)。结论:超声内镜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前、后的应用可以预测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