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这次获奖,不仅在中国国内,在海外也成为了大家议论的话题。早在莫言获奖之前,他的作品就已被翻译成法语、英语、德语、越南语、日语等20多种语言,并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莫言的代表作品,如《红高粱》、《丰乳肥臀》和《蛙》等一时间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各国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中国元素也愈发关注。其中,莫言作品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由于起步较早等原因占据了前沿地位。通过阅读日文翻译作品,加深了日本读者对独特中华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理解。关于获奖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作品中蕴含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反映到作品语言上,使小说语言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民俗性和时代性特色。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至今为止在日本书店中销售的翻译作品几乎全部是由日本译者翻译而成。那么,身为外国人的日本译者究竟是如何处理莫言作品中大量的异域文化因素,又是如何向本国读者展现作品语言的地域性、民俗性和时代性?日本读者是如何理解翻译作品的内容?本文作者与莫言同为山东人,因此对这一问题十分感兴趣。只不过目前为止,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探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以及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笔者在2013年11月,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交换留学期间曾有幸拜访过现居京都的莫言作品的主要日译者—吉田富夫。利用这次与大师交流的宝贵机会,笔者就译者对异域文化因素的日译手法、对译本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莫言和莫言文学的看法等问题与吉田富夫进行了交流。本次交流也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本文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首先在总结莫言小说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列举小说日译本中出现的山东方言、俗语和歇后语以及特殊语言表达的日译文实例并分析了日本译者处理这些异域文化因素的日译手法。最后就异化翻译策略在中日互译中对创造流畅自然且具备文化性的译文的重要意义加以提示。在序言中,首先简单总结了世界翻译研究史上与异域文化因素相关的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针对异域文化因素的翻译主要有同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这两个对立的流派,但同化与异化并非完全对立,两者在对立中统一。其次在简要分析莫言作品在日本的翻译和出版状况基础上,总结其日译本的三个主要特征。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在第二章中,首先指出莫言虽然在故乡度过了饥饿与孤独的少年时代,但深深热爱着故乡这一事实。莫言以从故乡的人们口中听来的故事和自己的切身体验为题材,不断创作出受人关注的文学作品。在本章中具体分析了莫言作品的地域性、民俗性和时代性的语言特色。在第三章中,首先就翻译作品中的异域文化因素进行了说明。另外列举莫言主要作品日译本中所出现的山东方言、俗语和歇后语以及反映时代特征和传统特色的特殊语言表达的日译文实例。在第四章中,以第三章列举的日译文实例为基础,分析了日本译者对山东方言、俗语和歇后语以及特殊语言表达等的日译手法。在结论中,首先总结各章要点。并且再次强调了异化翻译策略在传达作品的异域文化氛围和创造流畅自然且兼具文化性的译文等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