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交通和工矿企业大规模开发与建设,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非常尖锐,急待解决。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行动的总称。水土保持则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与核心,是西部开发的必然要求。造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多样而复杂,投资力度与治理速度不相适应,多元化投入和效益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贫困地区财力缺乏,治理投资严重缺额;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尚未健全,治、管、用与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尚未形成;流域机构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职能尚未到位;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的功能弱化,难以从根本上将人们的利益与生态保护内在地扭结在一起;基础研究薄弱,科研缺乏重大突破,与生产结合紧密和实用性强的先进技术比较少等等。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基本可追溯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为了研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索黄河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土保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围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战略。本文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入手,分析目前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进展、规模、方向、重点、难点及问题,进而分析其经济效益。通过对水土保持综合评价体系和目标体系的建立,研究现状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协同发展这一目标的差距,研究缩小这种差距的支持体系。从而探索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管理体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从黄河流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目前的水土保持组织体制、投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力图构建一个规范的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服务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提出一个合理并适应新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管理改革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该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选题的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路线和国外研究动态。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4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模式和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世界银行贷款项目、BOT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和中低产天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项目。此外,对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要求,主要从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程序、计划与财务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第三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主要阐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方案第四章水土保持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与对策。简述了前期工作的管理、管理程序,提出了加强前期工作的措施和搞好今后的水土保持投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