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尘肺患者进行大容量肺灌洗期间采用容量控制、压力控制及小潮气量+PEEP、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等不同的通气方式的应用,评价不同通气方式对尘肺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为尘肺患者肺灌洗单肺通气寻求合适的通气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进行大容量肺灌洗尘肺患者164例,男性患者,年龄30-65岁。ASA分级I-II级,壹期尘肺55人,贰期尘肺57人,叁期尘肺5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4组,容量控制通气组(A组)41人、压力控制通气组(B组)40人、小潮气量+PEEP通气组(C组)42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D组)41人。通气时参数设置:A组潮气量设置为6ml/kg;B组采用等效转换模式,将潮气量6ml/kg容量控制通气转换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C组采用潮气量6ml/kg+6cmH2O PEEP;D组采用潮气量6ml/kg。4组呼吸频率设置均为12次/min,吸入氧浓度100%,吸呼比1:2。记录患者单侧肺灌洗前(T0)、单侧肺灌洗后(T1)、双侧肺灌洗后(T2)、拔管前(T3)、拔管后(T4)等时间点双肺通气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动态肺顺应性、呼吸功、呼气阻力、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患者术前、术后第二天检查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比较:T0、T1、T2、T3、T4时间点中MAP、HR、PCO2、BE、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时间点,四组PO2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T3、T4时间点与A组比较B、C、D三组PO2数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时间点B、C、D三组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力学的比较:在T0、T1、T2、T3时间点与A组比较B、C、D三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数值均显著降低,在T1、T2、T3时间点与A组比较B、C、D三组呼吸功、呼气阻力数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1、T2、T3时间点与B、C组比较D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数值显著降低,在T1、T2、T3时间点与B、C组比较D组呼吸功、呼气阻力数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1、T2、T3时间点与A组比较B、C、D三组肺顺应性数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肺顺应性数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的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MVV、FVC指标在A、B、C、D四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FEV1、PEF、EFE50、EFE75/25等指标在D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功能MVV、FVC、FEV1、PEF、EFE50、EFE75/25等指标A、B、C、D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术后MVV、FVC指标在B、C、D三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术后FEV1、PEF、EFE50、EFE75/25等指标在D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术后FEV1、PEF、EFE50、EFE75/25等指标在D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可降低气道压力,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呼吸肌做功,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在大容量肺灌洗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