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史(1949-1959)——以北京地区为试点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的子课题《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史》的初期成果形式<1>。 全文以建国初十年(1949-1959)的民俗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相关的口述史访谈资料和搜集文献等,主要探讨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的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建设总方针下,我国民俗文献在高校、政府职能部门与文化部门指导下的机构、群众文化工作等相关领域的建设形态、内容与特征,以及由此可观察的民俗文献的建设过程与分布。本文试以北京地区为试点,采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理论方法,将多种文献打通使用,对本时期民俗文献被使用和被理解的实际做出描述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加以理论阐释,指出本时期民俗文献建设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文共分六部分。首有绪论,正文分四章。第一章,社会主义建设政策与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的形成,探讨本时期民俗文献建立的背景、条件、政策。第二章,高教系统中的民俗文献,探讨高校民间文艺学课程体系的文献形态与内容、以钟敬文的高校民间文艺学教育活动为个案,分析高教领域的学科与理论建设。第三章,政府文化机构所使用的相关民俗文献,探讨政府文化机构中的民间文艺机构与科研机构中展开的民俗文献建设工作。第四章,民族形式运用及其民俗文献,探讨在以民族形式进行的群众文化工作、大型庆典、标志性新建筑活动中,由民俗表达形式的运用而形成的民俗文献,分析它们如何构成当时民俗学建设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末附结论和附录。 本文的核心工作是描述、分析和探讨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的构建过程、由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问题与特点,为此后的工作奠定学术基础。
其他文献
建立微操作机器人的拟实环境结构 ,应包括微操作环境的建模、微操作工具的建模及模型叠加三部分 ;本文就微操作环境的建模与实现和微操作工具的建模与实现这两部分的关键技术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省委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中,机关党
本文从制作工序中对吊车梁的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有效控制几何尺寸和焊接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理论并结合面向控制的辨识思想 ,提出一种多率采样系统分频段加权辨识方法 .首先研究了采样信息的一致性重构问题 ,然后给出一种新颖的分频段加权辨识方法
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是当前中国电信业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电信业互联互通问题的思考,从法律制度上对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993年
拍摄《长城脚下》这个专题源于2007年我和中摄协9位著名摄影家共同参与的一次企业公益活动影展上,王文澜老师看完我的10幅箭扣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后的一席话使我深受启发,从此开始了《长城脚下》的拍摄。最初的拍摄总是追求与自己风光作品的唯美风格相一致,因此难以找到感觉和更好的切入点。坚持拍摄一段时间,走过无感觉拍摄的艰难期,我开始熟悉他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久之成为朋友。一次偶然的帮忙让我对《长城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三次登上杭州北高峰后,留下的诗作.北高峰是杭州近郊的山峰,上有“天下第一财神庙”,下有著名的佛教
钢铁冶炼过程中综合利用含铁废料有利于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本文阐述了含铁废料中炼钢污泥、钢渣、除尘灰、氧化渣、渣铁粉、锡尾渣的性能,分析其在钢铁冶炼烧结工序中的使用
针对转台伺服系统中机械谐振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包含有机械谐振的被控对象,采用计算量较小的参数递阶辨识方法辨识被控对象,并对机械谐振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动
本文主要研究刚果(布)的政治发展历程。事实上,自1990年至2016年,刚果(布)一共经历了两大政治转型阶段,其中,1990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刚果(布)在经历了27年的单一政体之后,开始实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