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一词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可谓源远流长,但是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还是近百年的事情。西方行政学自19世纪末期发端以来,经历了数次范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其相应的学术地位,学科体系也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行政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是由于特殊行政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呈现出同西方行政学一样的繁荣景象,直到80年代学科恢复以来才开始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起步较晚的中国行政学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学术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行政学科在中国仍遭“冷遇”。所以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必须对学术研究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为何行政学在中国不能取得应有的地位?为何其现实解释能力不强?针对学科发展和反思,学界存在一些相关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学术研究而言,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比观察此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文本观察从这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做简要的回答。
通过观察30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构建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现实图谱: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经历了从管制到管理的历史阶段,正逐步朝着治理的方向发展。但管理实践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行政体制改革自主性不强,对经济体制有着过强的依赖性。在第四章,文章选取《中国行政管理》作为观察对象,来构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学术研究图谱,通过对杂志刊发以来24年学术论文的主题进行分类总结来描绘出行政学研究的方向转型。
通过对杂志和政府工作报告二者的文本观察可以发现,我国行政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孱弱的症结在于学科仍处于一个政府话语主导学术话语的阶段,学界对于某一主题的讨论都出现在政府政策之后,这就说明行政学并没有发挥其指导实践解释现实的作用。所以,中国行政学的学科发展,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其现实解释力,从而维护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有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