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肝癌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但肝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肿瘤免疫治疗是继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之后的新方法,被认为是治愈癌症最具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之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能诱导出高效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由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已成功制备了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本研究应用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活化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探讨该CTL分泌γ干扰素的能力、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在裸鼠体内的抗肝癌作用,为肝癌干细胞肿瘤疫苗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酶消化法从人HCC组织中分离出肝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33+的肝癌细胞,提取细胞RNA,结合体外T淋巴细胞制备出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然后,应用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出活化的CTL,并采用人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其分泌的γ干扰素进行检测。最后,检测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活化的CTL在体外的细胞杀伤能力及在裸鼠体内的抑瘤能力。结果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m DC-CTL组和T淋巴细胞组上清液中γ干扰素的含量分别为(926.50±40.32)pg/ml、(892.20±35.57)pg/ml、(880.25±32.21)pg/ml和(302.47±21.43)pg/ml,各组间上清液中γ干扰素的含量相互比较,前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组分别均高于T淋巴细胞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细胞杀伤实验中,当靶细胞为CD133+肝癌细胞时,各组间杀伤活性相互比较,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最高,其次为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mDC-CTL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靶细胞为CD133-肝癌细胞时,各组间杀伤活性相互比较,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最高,其次为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mDC-CTL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抑瘤实验中,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m DC-CTL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接种后第5周、第4周、第2周和第1周开始成瘤,四组间的成瘤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CD133-肝癌细胞RNA-DC-CTL组、m DC-CTL组和对照组在第9周的肿瘤体积分别是(257.63±36.13)mm3、(513.40±58.52)mm3、(1014.52±86.54)mm3和(1354.27±84.48)mm3,四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活化的CTL能分泌高水平的γ干扰素,且在体外对CD133+肝癌细胞具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活性,在裸鼠体内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能力,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