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政策已成为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推动校长、教师在县(区)域内流动,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该《意见》提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一系列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上来看,强制性要求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间流动的方式是短期内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最具可行性的政策工具。但是,由于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重利益主体,且不同主体的利益取向具有二元性,这会致使教师流动过程中不同主体因利益需求的差异性、利益的得失以及二元价值取向的权衡下不同的行为选择而引发冲突,进而影响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笔者以政策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承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主体间利益存在冲突,对重庆市E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致力于回答以下问题:(1)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主体间存在哪些利益冲突?(2)这些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3)如何预防与缓解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从研究方法和工具上看,本研究主要涉及到文献法、问卷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分析工具有SPSS和Nvivo11软件。文献法主要用于(1)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查找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关键词以及研究策略的收集与借鉴。问卷法主要是收集E区中小学的部分交流教师的具体需求、教师交流工作投入度以及缓解冲突的策略。访谈法则是调查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以及交流教师三方对交流轮岗政策执行和配合情况,通过不同主体的反馈来检验信息的一致性程度。由于研究不涉及因素探析,所以SPSS软件只是用于描述性统计分析;Nvivo11软件主要是将质性的访谈内容转成量化的数据,也就是针对来自优质、薄弱学校的管理者和交流教师的访谈内容,提取出相应的节点,进行编码,从而建立出数据编码表,根据每个节点下三方反馈的信息间的一致性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同时,根据信息文本中体现各主体利益需求类型的文字出现的次数进行词频分析,这为协调各个政策主体的利益需求,预防与缓解利益冲突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从研究的结论上看,重庆市E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体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利益冲突,一是个人与组织间的利益冲突;二是组织间的利益冲突。研究发现,学校组织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产生对有限优质教师的“争夺”。个人与组织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1)支援学校强制派遣和倾向筛选的行为与应付型教师的交流意愿相违背;2)支援学校的激励方式和力度与教师的利益所指不一致;3)受援学校提供的利益与教师追求的利益存在“错位”。这些利益冲突导致了各主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产生系列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预防与缓解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的途径主要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一是从主观层面唤起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认同,包括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与劝诫功能,明晰政策的价值导向;学校应培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加强思想动员;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自觉转变交流意愿。二是从客观层面引导多元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包括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完善监督体系;支援学校应严格落实考核评价工作,遵循“按需”激励的原则;受援学校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增强“人文关怀”的力度;交流教师应主动参与交流,端正工作态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之,本文首先假设主体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并根据人利益取向的二元性分析各个政策主体可能存在的行为选择;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各主体间利益需求差异、利益得失和实然的利益取向,得出具体的利益冲突表现及其引发的不良后果;最后,尝试提出预防与缓解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