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蒙的“狂欢体”创作——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是王蒙创作的大丰收季节。从1993到2000年的七年间,历史的积极参与者、弄潮者、观察者和思考者王蒙,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也为了对后人有一个交待,用他第一手的经验、第一手的感觉、第一手的反应、第一手的喜怒哀乐创作了“季节”系列。它们分别是《恋爱的季节》、《火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这是结构恢宏、篇幅巨大、时空跨度很人的一个系列。在这个系列里,王蒙继承并强化了《春之声》以米的创作手法,而且义有新的突破利创新,形成了风格独具的“狂欢体”。本文就是对王蒙的“狂欢体”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第一部分研究四部狂欢性文本都在哪几个方面呈现出狂欢的特质。通过分析得山,王蒙“季节1”系列的狂欢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的狂欢两个方面。因此,第一部分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狂欢性文体的几个特点。首先研究它的突破规范性,主要从叙述模式的转变和叙述语言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季节”系列的故事模式与传统的情节——性格模式大大不同;后者是封闭性的,前者则是开放性的。这种小说模式没有了因果性过强的人情节,而代之以生活的小情节。故事结构也从单线走向了复线。人物也冈此没有了主次之分,人人皆是主角,人人皆有自己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语言从消晰表明什么,走向提供事务发展的一切可能性。这样的叙述语言也就从叙述走向了反叙述。从表达什么走向表达白身的语言极大地消解了故事,从而顶替故事成为了小说的第一主角。“季节”系列故事模式利话语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说对精确意义、完整结构的追求。这种尝试与转变是与王蒙的追求开放和多元的哲学态度和审美要求相一致的。其次研究王蒙狂欢体小说的第二个特点:物质性和躯体性。“季节”系列虽然是政治系列,但王蒙没有只写政治,而是将政治大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交替来写。甚至现实中极其令人恶心的场面都在描写之列,比如呕吐、大便等都进入了描写范围。这些事物虽是丑陋的,但王蒙却有能力将它们变成审关对象。这个特点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将政治话语与日常生活中的粗话并置在一起。再次研究王蒙小说的游戏性。本文主要从小说语言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兼顾表达内容、作品的构思利结构。“季节”系列的语言是极具游戏意味的语言。这种游戏性主要体现在各种语体的杂交、拼贴和多种幽默手法的运用。另外,“季节”系列的语言的游戏性还米白以下两个原冈。首先,米白小说所再现的历史语言本身的游戏感。其次,因为同一种修辞手法用得太多。王蒙事后回忆历史时的荒诞感让他情不自禁地采用大量强化式修辞手法嘲讽、挖苦逝去的一切;同一种修辞手法用得太多,自然就会产生游戏感。作品对表达内容过丁充分的展现,以及描写内容的雅俗并置,还有作品频繁的时空跳跃,过于随意的小说结构都是产生游戏性的原冈。
其他文献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中具有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的作家,她的小说题材涉及广泛,笔者主要分析迟子建小说中的历史书写并以此为切入点挖掘迟子建对于当代文坛的贡献。本论文主要分为六
王蒙是当代文坛人生阅历最丰富,心思最机敏且复杂多变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对“革命”有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忠贞的信仰的“布尔什维克”,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充满诗意的作家,又是一
本文集中阐述了丁玲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嬗变的原因、表现和得失。 丁玲作品嬗变的根本原因是作者世界观和文学观的转变。丁玲的生活轨迹和她所接触的社会意识,使她的世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普希金诗歌的研究大多立足于诗歌的思想性、人民性、民族性,或是探究诗歌的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等维度。本文以普希金诗歌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