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网纹红土非饱和应力松弛特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纹红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主要由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组成。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为确保边坡和堤坝等重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对网纹红土流变特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应力松弛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宣城地区网纹红土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针对土体应力松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XRD)研究了网纹红土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百分含量,进而探讨了其对网纹红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开展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强度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探索了轴向应变、基质吸力、净围压对应力松弛的初始应力、松弛量、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力比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定量分析了试样松弛前、后的微观结构特征,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了网纹红土的松弛机理,并应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与损伤理论,结合实测数据建立了反映网纹红土非线性松弛特性的本构模型,进而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XRD试验和能谱分析(EDS)试验分析了网纹红土中的粘土矿物成分,得出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中的化学元素主要为氧、硅、铝、铁及少量的钾,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但含量上存在差别,胶结作用使网纹红土具有较高的结构性。
  (2)运用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仪对重塑网纹红土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试验,得到了非饱和网纹红土在不同净围压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三轴强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网纹红土在基质吸力50kPa和100kPa时,其非饱和抗剪强度随着净围压的提高而增大,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规律;在基质吸力为150kPa时,净围压水平在55kPa和105kPa时,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在净围压相同时,网纹红土的非饱和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水平的增大而提高。
  (3)开展了分别加载模式下不同应变水平和分级加载模式下考虑不同净围压和基质吸力的非饱和三轴应力松弛试验。结果表明网纹红土的松弛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呈现不完全松弛规律,而且体积应变在不同净围压的分级加载条件下不再是恒定值,其变化趋势与相同轴向应变下的应力松弛趋势相似,且试样内应力随着松弛发展而不断弱化。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理论的应力松弛曲线波动性分析,得出松弛曲线波动的主要原因为昼夜温差的变化。
  (4)网纹红土应力松弛前、后的微观结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纹红土微结构主要为絮状结构、蜂窝结构、海绵结构为主。应力松弛前、后颗粒间的接触形式从边-边、边-面接触向点-面、面-面接触过渡;孔隙变化遵循孔隙均化原理,即大孔隙减少多,微小孔隙变化少,孔隙分布逐渐均匀化;松弛试验后颗粒的丰度值由初始试样的0.50左右逐渐减少,而孔隙丰度值逐渐增大到0.5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松弛试验后试样颗粒是从“等轴形”向“长条形”转变,孔隙的形状从“长条形”向“等轴形”转变。颗粒的复杂度在应变4.0%时相比初始试样增加了50%左右,孔隙的复杂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概率熵和定向分维数值都出现了减少,变化范围在-0.5%~0之内。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概率雷达图均出现了明显的优势区间,说明松弛试验使得网纹红土的定向性得到了增强。应用改进的三维体积孔隙率计算模型分析了试样应力松弛后的体积孔隙率变化趋势,并结合松弛损伤变量表达式和实测数据,建立了随轴向应变变化的损伤变量演化方程。
  (5)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和土体流变学理论,建立了能反映网纹红土非线性松弛特性的FVMS模型和FVMP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敏感性;探讨了在不同净围压松弛试验条件下的广义分数阶Maxwell模型,并分析了二单元、四单元及六单元的分数阶Maxwell松弛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不同吸力条件下的变阶分数阶损伤松弛模型。结合实测数据,与其他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更好描述应力松弛的非线性特征,且精度更高,为网纹红土场地重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单层球面网壳造型优美、自重轻、经济合理、受力性能良好,近年来已在公共建筑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类结构通常应用于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与安全等级,因此其抗震性能值得深入研究。  传统摩擦摆支座(FPB)具有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良好的抗扭性能和自复位能力,但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时会产生抗拔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跨空间结构的抗拔型摩擦摆支座(TFPB),并从
碳纤维织物增强水泥基(CarbonTextileReinforcedMortar,简称CTRM)板可被用作加固材料。与纤维织物增强复合片材(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相比,该材料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与混凝土相容性好的特点,因此用于加固构件时具有更多的优势。CTRM板用于提升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时,该材料被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侧面。这种情况下CTRM板处于平面内受剪
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跨度桥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伴随着桥梁跨度增加的有结构对风荷载作用的敏感度,涡振作为桥梁风致振动中常见的风致振动病害之一,其发生机理涉及流固耦合与非线性效应,无法准确预测;其产生条件相对简单,存在多个起振风速区间,容易发生;其对结构与交通的影响包括结构疲劳与行车安全,不容忽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普及,为桥梁涡振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测数据和研究思路,
学位
古建筑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鉴证和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多数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科学地保护古建筑木结构已越来越受现代社会认同。地震是影响古建筑存续的核心因素之一。地震作用下古建筑的垮塌多由木结构的倾覆造成,但倾覆木结构中少见明显的构件破坏。因此,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的动态响应是古建筑保护的关键环节和必备要素。针对古建筑木结构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也是古建筑预防性
学位
在碎石桩周围包裹土工格栅等筋材形成筋箍套筒,可充分发挥筋材的抗拉强度等性能,使碎石桩的整体性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发展为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新的地基处理形式。相较传统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复合地基在处理软弱天然地基、提升其承载变形性能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这一地基处理技术在各类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可同时发挥水平加筋体与竖向增强体的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原有地基的承载变形性
学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水污染日益加剧,水与人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近五年来,国家狠抓环境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增速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改善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建设大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改造势在必行,此举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向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开了实质性的一大
人们对季冻区隧道抗冻防冻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国内外学者对防寒保温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许多研究是基于隧道温度场的空间分布,没有重视季冻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过程。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寒区隧道冻害机理与区段分类研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寒区高速铁路隧道防寒排水设计关键技术》”项目为依托,对季冻区铁路隧道温度场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
学位
近几年,成都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普遍出现了道床与管片剥离病害且较为严重,直接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依托“盾构隧道道床剥离病害机理及治理研究”课题,以成都地铁9号线为工程背景,重点对地铁道床与管片剥离病害的模型试验设计展开研究。本研究是课题拟定的三种研究手段之一,这三种研究手段为:理论(数值)计算分析、实验室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时监控量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道床与管片粘结面的受力状况、
学位
预制节段拼装UHPC梁桥由于结构更加轻薄、施工周期短、构件质量更有保证等优点而成为UHPC应用在快速化城市桥梁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接缝位置由于纵向几何的不连续,其力学性能成为影响预制节段拼装UHPC梁桥受力行为的关键。本文针对UHPC接缝整体及键齿局部抗剪性能,建立混凝土塑性损伤(CDP)模型进行参数影响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以一座主跨102mUHPC节段拼装简支梁桥
学位
喜马拉雅山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质环境为各类裂点的发育提供条件,以服务于铁路选线设计为目的,以中巴铁路、中尼铁路为依托工程,对堵河型裂点、构造型裂点与高原隆起型裂点的选线设计原则或要点进行研究。  (1)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试区和重点项目区,拟建中巴铁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巴铁路廊道位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三大山系的交汇区,裂点分布密集,类型齐全。鉴此,特以中巴经济走廊红其拉